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pdf

2005年第2期 总第214期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amal ofNortheastNomudUniversity(Philosophy andSocialSdences) No.2 2005 Sum No.214 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 高 乐 才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中国东北人口绝大多数为移民,而近代期间移民就高达2 000万之多,主要是来自华北,其中以 山东移民为最,河北次之,两省占移民总数的90%以上。探究其动因:一方面是来自原住地的推力,另一方面 是来自移住地的吸力,是两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北因人口稠密,自然灾害频仍,苛捐杂税繁重,使本来 就极度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困窘。为了谋求生存,广大华北灾民被迫越海闯关,迁居到地域毗连、 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的东北。特别是清末民初,华北灾民更是成群结队地拥入东北,形成了空前未有的移民大 潮。 【关键词】近代中国;东北;华北;移民动因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o05)o2—0029—07 一 、 华北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因素 华北是中国开发较早,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适应了这里的生 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形成了自 己的亲族和社会关系。更何况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人们历来又有安土重迁的思想。那么,既然是 如此,到了清末以后又为何形成人口迁移的大潮? 其原因: 第一,地租沉重,捐税繁多。地租是中国地主 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广大农民最 沉重的负担。鸦片战争前,中国多半采取实物地 租的形式,多数地区一般在一半左右。到了近代, 随着土地的高度集中,地租也不断上涨。例如浙 江省上等田,地主所得为 60%_70%,只有劣等 土地,地主方与佃户平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各省,地主所得部分,具在 50%以上。华北省区 地租,“农民所得收获普遍实行与地主平分制”。 看起来并没有南方各省那么严重,“但佃农除交纳 金外,承租时还要缴押租,平时又有种种对地主的 额外贡献及徭役式的体力服务。”实际上合计起 来与南方诸省相差无几,“可见地主剥削农民之甚 了。”[X](p53—54) 清末以后,各地普遍实行货币地租,地租的上 涨率极快,尤其是民国时期更为严重,农民的生活 日趋恶化。如民国初年,济南附近农民“每亩田的 一 年收入约九元五角内外,而农民对地租及其他 赋税,一年就要缴纳七元五角,那么一年劳劳碌碌 的耕种不过净收二元左右,农民生活的困迫不言 可喻。农民在这种横征暴敛之下自然都要流亡到 别地方去了” 2(P3Z)。据《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 2月 27日报道,军阀张宗昌督鲁以后,田赋增长 之快,额度之大,“每亩赋银一两先增至四元四角, 又增至八元八角,最多时增至二十元四角八分。” 这样,农民劳碌一年毫无收获,还要欠债过 日子。 而华北各省区家庭手工业又不发达,且又天灾人 [收稿日期】2004一l1—26 [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211 项目(教委办[2oo2]第2号) [作者简介】高乐才(1949一)。男。吉林辉南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9 · 祸连绵不断,如此往复,恶性循环,在痛苦中挣扎 的广大劳动人民为了谋求生存只有被迫迁移他 乡。 除此之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巨额 赔款,便调整税收政策,增加税收。太平军起义 后,南方各省多已失去控制,北方各省便成为征敛 钱粮和摊派赔款的最重要地区。各省为完成政府 的摊派任务,在原来的捐税之外又增加新税,如粮 捐、亩捐、串票捐等,数不胜数,岁盈千里,竭泽而 渔,苛捐杂税愈演愈烈,广大贫苦农民力不能胜, 弃田逃亡者比比皆是。 民国以后,北洋军阀分裂,地方军阀各 自为 政,为争夺地盘,穷兵黩武,无限制地扩充军队,各 省财政自然亏空,入不敷出。如山东 1919年在田 中玉出任督军兼省长时,全省财政的收入 1 100 万元,而军费支出就达 600万元,收支不足额 100 万元。到 1925年张宗昌任山东督办时,山东的财 政顿时发生了一个极大的变化,军费支出已达 5 000万元,收支不足额达460多万元【引(mr一32)。 亏空部分完全落在老百姓身上,在已经过于繁重 的捐税上继续增加额度和另立新的税项,强迫征 收,诛求无厌。到 1928年,按正额累计,山东的苛 捐杂税竟征至 1939年,百姓叫苦连天,只好携眷 离乡,闯关越海,迁徙东北,觅食求生。 第二,灾荒荐至,民生凋敝。历史上,华北一 直是 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据统计,山东、河北、河 南三省 自 1823年至 1911年的 88年间,就有 7 400多个县次遭受各种自然灾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