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陈威16 第十六章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pdfVIP

细胞生物学-陈威16 第十六章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pdf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第十六章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 内容: 第一节 细胞死亡 第二节 细胞衰老 2 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对生物体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Homeostasis 稳态 Mitosis Apoptosis 3 第一节 细胞死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细胞内遗传机制控制的细胞死亡。 ? 细胞死亡的方式按照形 态学来分: 1. 细胞凋亡(apoptosis) 2. 坏死 (necrosis) 3. 自噬性细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 4 一、细胞凋亡 ?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生理性自杀行为 ? 1972 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Kerr 提出细胞凋亡 (apoptosis) ? apoptosis (apo-ptosis)源自古希腊语,意指花瓣或树叶 的脱落、 凋零。这一命名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强调这种细 胞死亡方式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 1986年,Robert Horvitz发现线虫发育过程中控制细胞凋 亡的基因,使得细胞凋亡在基因水平上得到解释。 5 (一)细胞凋亡的特征 形态学上分3阶段: 1. 凋亡的起始 细胞表面特化结构消失;细胞间接触消失;细胞膜完整,也有选择通 透性;线粒体完整;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内质网膨胀,与质膜融合; 染色质固缩,沿核膜分布。 2. 凋亡小体的形成 染色质断裂,与细胞器聚集在一起被细胞质膜包裹形成球形凋亡小体 3. 吞噬 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或吞噬细胞吞噬,在溶酶体内被消化分解。 6 (二)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7 1. 形态学观测:染色法、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 台盼蓝(trypan blue)-死细胞着色 DAPI, Giemsa染色 ? Sculpting the digits in the developing mouse paw by apoptosis(Wood 2000) 82. DNA电泳 细胞色素 c 诱导的凋亡细胞 DNA电泳图 细胞色素c诱导的凋亡细 胞DNA电泳图 1.细胞色素c诱导0 h 2.细胞色素c诱导1 h 3.细胞色素c诱导2 h 4.细胞色素c诱导3 h 5.细胞色素c诱导4 h 6.阴性对照 7.Marker (二)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3. DNA 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 ? 转移酶介导的dUTP 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 ?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 ? 能对DNA 分子 断裂缺口中的3′-OH 进行原位标记 ? 凋亡细胞的核DNA 断裂后产 生3′-OH 末端,因此可借助一种可观测 的标记物如荧 光素对单个凋亡细胞核或凋亡小体进行原位染色 原位末端标记法显示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9 10 4. 彗星电泳法(comet assay) 彗星图像(× 400)A .死后0 h;B .死后3 h;C .死后15 h 大鼠死后脾细胞核DNA 降解 11 4. 彗星电泳法(comet assay) 12 5. 流式细胞仪 (二)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6. 检测细胞膜成分变化 ? 检测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 Annexin V磷脂结合蛋白 其他方法: ? 检测caspases 的激活 ? 检测Cyt c 的释放 ? 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等 “eat me” signal is the presence ofphosphatidylserine molecules in the outer leaflet of PM of apoptotic cells. 13 细胞凋亡早期,位于细胞 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 (PS)迅速翻转到细胞膜 外侧,使得PS 暴露在细胞 膜表面,可以用PS 与抗凝 血剂Annexin V 的相互作用 检测外翻的PS 6. 检测细胞膜成分变化 14 (三)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 ? 生长发育:组织与器官的塑造(趾的分化);动 物变态;皮肤角质形成; ? 免疫细胞分化:克隆选择 ? 防御:清除衰老细胞、DNA损伤的细胞、以及被 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15 细胞凋亡使得神经细胞与靶细胞的数量相匹配 肌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erves growth factor, NGF) 16 动物蜕变过程中幼体器官的缩小和退化 (如蝌蚪尾的消失等)也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高等哺乳类动物指(趾)间蹼的消失、颚 融合、肠管腔道的形 成、视网膜发育等过程都必须有细胞凋亡的参与 动物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17 18 细胞凋亡参与了免疫耐受的形成 细胞凋亡剔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19 (四)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引起细胞凋亡的因素: ① 物理性因子:包括射线(紫外线,? 射线等),较温和的温度刺激 ② 化学及生物因子:活性氧,DNA 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激素,细胞生 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