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中“我”的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哲学中“我”的探讨.doc

关于哲学中“我”的探讨   【摘 要】“我”是什么?“我”是“三重之命”;“三重之命”即“我”,这是我的“我”观。“三重之命”就是自然之命、醒之命与觉之命。自然之命是人与万物共有的一体的生命;醒之命是人类有别于万物的“意识生命”;觉之命是创造者异于醒者的“不朽生命”。一个人只有当他同时具有这“三重生命”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我”。自然之命是“我”的物质基础;醒之命是“我”的“意识生命”的前提,它是对自然之命的否定同时又被觉之命所否定;觉之命是“我”的创造之命,它是“我”的独有且只有,它是一个人生命的最高境界与追求。“我”必是创造的我;也唯有创造才能成为“我”,这就是我对“我”的哲学诠释。   【关键词】自然之命;醒之命;觉之命;创造;我   问我。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来到世间的目的是什么?我与万物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我是人,你也是人,我们有何不同?难道仅仅是性别的差异?整个地球人都一样吗?……我说我;你也说我;大家都说我,每一个人都有“我”的意识,是否可以说就具备“我”的界定与本质了?这么多的“我”是混沦的、模糊的、朦胧的,如何清晰的、个性的区分呢?区别“我”与众多的我的尺度是什么?……   “我”是现实生活中不能说用的是最多的一个词、但它是用的最多的其中的一个,然而要说清楚“我”这个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的妈妈,我的书包,我的爱人,我的家,我的祖国,我的世界……“我”让我如何的对它定义?怎样的把握它?这使我反复的酝酿着、联想着、纠结着、苦恼着、无奈着、尝试着、梳理着……我觉得:“问我”是破解“我”的开始;破解“我”的切入点就是“问我”。   我问我的本身就是肉体的我与意识的我的“两我对话”,这种“自识心性”的自我独白是从有形的我到“形而上”的无形之我的必走之路。正是我的内观外达、两我互置、由我及我、彼此依托,“我”才能逐渐的被开显出来、创造出来。我因我立;我借我华。   悟我。自然界在它时空的变迁中孕育了万物的自然生命,人类的出现使得原有的自然生命的序列发生了“质的界定”。正是由于人独有的“意识生命”,才是人同于万物又别于万物。意识是什么?是意的识别,识别的意。那什么是意?是对感知的、联想的、形象的、理性的、集合的“寓象”。意既是对万物的感知也是对自身的感悟,它犹如一面“双面镜”能照物的同时也能自照。与人类相关联的那一切科学、文化、艺术……都是“意”的所为,它是人类的骄傲。意识是能动的识别的“寓象”,这是我对意识的解读。我的生命源自父母,父母的生命源自何处?源自自然的造化。人有“双重生命”,即自然生命与意识生命。我说我,你说我,每个人都说我,我,是人类整体“意识生命”中的个体主观的表白。每一个人都有个体主观的倾诉,面对如此众多的“我”如何的分辨呢?分辨“我”的标准是什么?我是人,因为“意识生命”是我有别于万物。然而我与众多的“我”难道就是混沦的、朦胧的、模糊不清的?如果这样的话,我与众多的“我”就是没有区别的“一我复制”了。共性之我都是相同的,个性之我必然存异。如何才能成为个性之我呢?用什么方式使我具有个性呢?创造,唯有创造才能是自己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创造成就个性;个性实现自我。   创我。个性源于创造;创造产生个性。个性与创造总是密不可分、如影相随,创无中之有,造有中之无。如何才能实现创造呢?我觉得:首先是发现盲点。这里我借用物理学中“误差”的概念,将其引申用来说明。“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存在的地方就有空隙,只要空隙存在,机会总是有的,我自信这一推理。盲点就是误差;误差即机会。发现盲点是创造的开始,如何的发现盲点?需要在你创造的那个领域去快速浏览,我比喻为“蜻蜓点水”。在浏览中发现并找到那个“误差”,浏览是手段,误差是目的。然后,便是锁定“误差”、定格“误差”、写真“误差”、聚焦“误差”,锲而不舍、穷其一生;水滴石穿,愚公移山,我把它比喻为“蜗牛爬行”。执着信念,终见蓝天。最后是想象的灵感;灵感的想象。当你对“误差”达到物我两忘、全神贯注时,在你想象的飘逸的“意识世界”中,就会有“灵光”出现与你所苦思冥想的“误差”瞬间的“吻合”。你需要准确的、绝对的把握住这个瞬间的“吻合”,它是“灵光”的启示也是你顿悟的标记。创造就在这恍惚的、朦胧的、瞬间的、漫长的、灵吻中诞生了。我描述创造的过程是我创造哲学“融合”的过程,它是对实践的提升。我挚爱哲学,不受约束的、自由自觉的阅读与思考。在长期的思考中我发现哲学融合的问题,这是一个哲学的盲点。我就锁定它,决定用一生去破解它。“蜗牛爬行”就是对我研究哲学融合过程的形象描述,我在东西方哲学的丛林中慢行。逐渐的去梳理着、思考着,然后发现决定它们自身哲学的是“思维方式”,就从那漫无边际的思考中转移到“思维方式”的研究。哲学融合的本质是“思维方式”的融合,就是中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