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建构师生关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课堂教学中建构师生关系.doc

在课堂教学中建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当我们谈及师生关系时,常常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来谈,这无疑丢失了师生关系建构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以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领衔的课题“全球化时代的道德人―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旨在全面理解和建构学校生活中的师生关系,特别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构。该项目以北京中学为种子校,自2015年1月开始,在一年的时间内进行了12次课堂观察及教学研讨活动,试图从课堂教学的实际生态着眼对充满情感人文关怀的课堂进行描述,并找到对教学进行情感性观察的切入点,最终目的是帮助教师观察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学生的关系,建构情感人文性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发生过程中因为相互的交往关系而得到心灵滋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自觉成长。   在北京中学进行的12次课堂观察研讨涉及语文、数学、地理、英语和美术等学科,授课教师有从教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入职不久的新教师,教学班级以六年级和七年级为主。参与课堂研讨的有授课教师、其他自愿参加的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项目组的教师和研究生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部分访问学者,我们也邀请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参与了其中的几次研讨。尽管课堂观察涉及文科、理科及艺术类等不同学科,教师的授课经验差异也很大,但我们看到,这些致力于在教学中提升师生情感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的课堂,具有很多共性。每次课堂观察结束后,我们会进行2~3个小时的研讨,研讨强调不进行课堂评价,即不对教师的具体教学技巧和教学表现进行评价,而是就课堂教学中实际发生的情形进行描述、澄清、质疑或点评,以期挖掘其中隐藏或显现的情感人文特性。通过对研讨的总结,我们有以下发现: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环境的感知   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堂研讨中提到,“今天我到教室的时候,发现学生们来得比较早,上课时间还没有到,于是,我把教室的灯关掉,营造一种弱刺激的氛围,让学生稍微平静一下,舒缓情绪。”这位教师还提到,因为当时是夏天,天气比较热,学生容易心情焦躁,除了调暗教室的光线外,教师会刻意选择浅色着装。可见,教师敏锐地感知到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或情绪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当调整。   第二,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正在生成的状态的感知   这一点也是教师在进行情感人文性课堂教学时着重关注的,我们在课堂观察及研讨中发现,大多数课堂都体现了这一点。在一节语文课的课后研讨中,授课教师提到,在课上“学生表达的感觉还没有得到满足”“他们还没有完全放开”。另一位教师感受到学生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完成作品的挫败后,主动平复学生的情绪,“我希望教师可以做平复情绪的工作,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同时有成就感”。当教师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这些不同状态并去适当地回应时,实际上,教师就进入了和学生的情感交往关系中。   第三,教师基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进行教学组织   在一节语文课的课后研讨中,授课教师提到,“孩子头脑中闪现出思想的火花,把它激发出来,这就是一种点拨,是一种推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敏锐捕捉学生思想生发的契机,并通过提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新的组织。通过研讨,我们认为这样的师生互动实际上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教师从学生那儿得到了什么,学生会对教师说什么,教师又会回应什么,实际上是三个过程。先是教师从学生那儿得到什么,这还是人和书之间的关系,然后学生会对教师说什么,教师对学生说什么,就不仅仅是人和书之间的关系了,实际上是人和人之间、生命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第四,课程资源的重组渗透情感人文的特质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不管是语文课、数学课,还是美术课、地理课、英语课,都体现了多种课程资源的跨学科整合。比如,数学课渗透着语文的故事性,地理课贯穿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融。在一次关于青藏高原的课堂研讨中,我们探讨了课程资源重组交融所体现的情感人文特质:“我们不应带着旅游者的猎奇心态去探究青藏高原和我们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应该从文化认同、文化热爱的角度去讲青藏高原。虽然是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讲青藏高原,但其实蕴含着一种文化热爱,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热爱。”   第五,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表达对学生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有很多的语言及肢体表达,有主动的表达,也有对学生回应的表达,有预设的表达,也有生成性的表达。我们在研讨中强调,教师需觉察到其自我表达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即时和长远的影响。在研讨中,授课教师自觉意识到“在孩子们面前一定要真实,这样孩子也会慢慢展现出自己真实、善良的一面”。   第六,教师在教学中对自身情绪、情感的省察   我们在初期的课堂研讨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