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体系.doc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体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体系.doc

PAGE  PAGE 5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类与防治措施体系   摘要:针对弃渣场的不同类型,从拦挡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防洪排导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临时防护工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6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围堰拆除、河道疏浚、管理用房场平和道路场平等往往都会产生弃渣,根据弃渣堆放位置的地形条件,与河(沟)相对位置等,将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划分为沟道型、临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库区型等5种类型。弃渣的堆置不可避免地对原地表和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基于此,本文针对不同的弃渣场类型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2弃渣场分类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分为沟道型、临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和库区型5种类型,具体如下。   2.1沟道型弃渣场   根据洪水处理方式及堆渣方式,沟道型弃渣场可分为截洪式、滞洪式和填沟式3种。沟道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沟道内,堆渣体将沟道全部或部分填埋。适用于沟底平缓、肚大口小的沟谷,其拦挡工程为拦渣坝(堤)或挡渣墙,视情况配套拦洪及排水措施。   2.2临河型弃渣场   临河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河流或沟道两岸较低台地、阶地和河滩地上,堆渣体临河(沟)侧底部低于河(沟)道设防洪水位,渣脚全部或部分受洪水影响。适用于河(沟)道流量大,河流或沟道两岸有较宽台地、阶地或河滩地,其拦渣工程为拦渣堤。   2.3坡地型弃渣场   坡地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缓坡地、河流或沟道两侧较高台地上,堆渣体底部高程高于河(沟)中弃渣场防洪水位。沿山坡堆放,坡度不大于25°且坡面稳定的山坡,其拦渣工程为挡渣墙。   2.4平地型弃渣场   平地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宽缓平地、河(沟)道两岸阶(平)地上,堆渣体底部高程低于或高于弃渣场设防洪水位,渣脚全部受洪水影响或不受洪水影响。适用于地形平缓,场地较宽地区;坡脚受洪水影响时其拦渣工程为围渣堰,不受影响时可设挡渣墙,或不设挡墙,采取边坡防护措施。   2.5库区型弃渣场   库区型弃渣场弃渣堆放在库区内河(沟)道两岸台地、阶地和河滩地上,水库建成后堆渣体全部或部分被库水位淹没。对于山区、丘陵区无合适堆渣场地,同时未建成水库内有适合弃渣的沟道、台地、阶地和滩地,其拦渣工程主要为拦渣堤、边坡防护工程或挡渣墙。   3防治措施布局   弃渣场防治措施分为拦挡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防洪排导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临时防护工程,不同的弃渣场防护的重点、部位以及措施类型均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1)。   3.1土地整治工程   弃渣结束后,采用人工和机器相结合的方式对堆积平台进行土地整治,回填表土30~50 cm。如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条件较方便,可进行复耕。   3.2拦挡工程   弃渣采用“先拦后弃”的原则,在弃渣堆积边坡坡脚修建拦挡工程,根据弃渣量、堆放位置、地形特点以及渣场类型,设置挡渣墙、拦渣堤、拦渣坝等,拦挡工程可采用重力和半重力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采用浆砌石、干砌石或钢筋混凝土砌筑。   3.3边坡防护工程   弃渣堆积边坡坡比一般控制在1∶2.0以内,当弃渣堆积边坡坡高H6 m时,由坡脚处开始,由下往上每增加6 m增设一个内斜式堆积平台,斜率不小于4 %。根据边坡高度的情况,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和增大堆积平台的宽度。边坡防护可根据坡高、坡比,以及渣体组成采用喷播草灌、撒播草籽、条播草籽进行防护,待渣体稳定,草籽长势较好后,可适当补植灌木和乔木。   3.4防洪排导工程   弃渣结束后,及时修筑弃渣场排水系统。首先,在弃渣堆积之前,根据弃渣的占地面积和最终的堆积台面高程,在其周边修筑截(排)水沟、急流槽和沉沙池;其次,在弃渣堆积过程中,对形成的堆积平台应及时进行整治,在平台内侧修筑浆砌石平台沟,直接与急流槽相连;最后,对弃渣完毕后形成的堆积台面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在堆积边坡坡顶处修筑挡水埂。排水工程防治标准应取3~5年一遇5~10 mim短历时设计暴雨,当渣场级别3级以上时,排水标准提高至10年一遇。   3.5植被恢复工程   弃渣结束后,对堆积平台进行植被恢复,遵循“适地适树、乡土优先、避免物种入侵”原则,注重树种的多样性、功能性和景观功能,选择耐干旱贫瘠、抗逆性强、易成活、适合粗放管理的树草种,尽量做到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乔、灌、草相结合。弃渣组成为弃土为主时,可采用乔草和乔灌草等配置方式;弃渣组成为弃石为主时,可采用草和灌草等配置方式。   3.6临时防护工程   弃渣堆置前,先将表土剥离并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