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创截骨治疗小趾囊炎.doc
微创截骨治疗小趾囊炎
作者:温建民,孙卫东,陈 思,胡海威,桑志成,
孙永生, 林新晓,蒋科卫,梁 朝,程木呈,吴夏勃.L.编辑。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微创截骨 治疗 小趾囊炎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07年8月采用微创截骨方法治疗小趾囊炎,其中37例69足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相关解剖角度。应用AOFAS母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果]第4、5跖骨间角术前为14.36°±7.32°,术后为9.36°±2.92°;小趾内翻角术前为20.44°±7.36°,术后为4.36°±1.35°;改良第4、5跖骨间角术前为10.36°±2.81°,术后为7.83°±2.37°;第5跖骨外翻角术前为5.46°±1.70°,术后为2.13°±0.38°。术前AOFAS评分为(45.7±5.6)分,术后为(85.3±5.1)分,两者相比,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截骨治疗小趾囊炎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关键词】 小趾囊炎; 微创技术; 截骨
Abstract: [Objective]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treatment of tailor’s bunion inimal incision osteotom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dications and effects of this procedure. [Method]Thirty-seven patients (69 feet) under July 2002 to August 2007. The axial and lateral films of all feet etatarsal angle ing intermetatarsal angle etatarsal ent of tailor’s bunion inimal incision osteotomy is easy to operate and its therapeutic effect is convincing.
Key inimal incision; osteotomy
小趾囊炎(tailor’s bunion),主要表现为小趾的内翻和(或)第5跖骨的外翻,患足常有第5跖趾关节外侧的隆突,并伴有局部的红肿疼痛,以及第5跖骨头下的胼胝形成。本科自2002年7月~2007年8月采用微创截骨方法治疗小趾囊炎,其中37例69足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本文就这部分患者术前、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患者中男2例3足,女35例66足;年龄22~71岁,平均45.47岁。合并母外翻畸形29例48足,有足部外伤史2例2足,类风湿病史3例6足,无明显原因者5例8足,合并第5跖骨头下胼胝者20例40足。本组患者均存在第5跖趾关节外侧的疼痛症状。患足术前均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
1.2 相关解剖角度测量
第4、5跖骨间角:第4跖骨纵轴与第5跖骨纵轴夹角。
改良第4、5跖骨间角[1]:第4跖骨纵轴与紧邻第5跖骨内侧骨皮质所做的平行线的夹角。
小趾内翻角:小趾近节趾骨纵轴与第5跖骨纵轴的夹角。
第5跖骨外翻角[1]:第5跖骨头颈部纵轴线与紧邻第5跖骨内侧骨皮质所做的平行线的夹角。
1.3 主要手术器械
软轴高速吊磨钻;小骨膜起子;小骨锉;钻头为自制,直径为2.5 mm的螺旋刃口,顶部有切削刃口,材料为4Crl3通过车、铣、磨及热处理而制成。
1.4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小趾近节趾骨近端背外侧做一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趾骨,切口长约0.5 cm。小骨膜剥离器从远端向近端分离关节囊;用削磨钻磨去第5跖骨头外侧骨赘,骨锉锉平。在第5跖骨头颈外侧做一切口约0.2 cm,切开皮肤直达骨质,用削磨钻从跖骨外侧向内侧作一横形截骨,截骨完毕,将远端跖骨头向内推开约一骨皮质,同时整复半脱位的跖趾关节。术毕冲洗切口,绷带卷成直径约0.5 cm的圆柱形夹垫,放于4、5趾蹼之间,将绷带从4、5趾蹼夹垫处通过踝关节作“8”字形包扎,将小趾固定在中立位,然后用胶布从足背外侧通过4、5趾蹼间,通过足跖到足背作半“8”字形包绕,加强固定。用手提式X线机透视,如位置不满意,调整至满意为止。注意保护腓肠神经的背外侧皮支及小趾外展肌肌腱。
1.5 术后处理
穿硬底、前开口的矫形鞋,并进行术足关节功能锻炼。可适当下地活动,以生活自理为度。术后3 d拆开包扎换药,重新固定,以后每2周更换固定1次,直至骨折临床愈合(约6~8周)。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