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开辣椒”的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开辣椒”的故事.doc

“朝开辣椒”的故事   他叫罗朝开,黔西县绿化乡党委书记,算个“八品芝麻官”吧。但小人物做成了大项目--6000多亩辣椒生产基地和配套加工链。人们把他领导栽种的朝天辣椒改叫“朝开辣椒”……   2003年夏一个彩霞满天的早晨。罗朝开和各村的干部来到本乡的数千亩辣椒基地,果实累累的连片椒林往远处延伸,与远山相连。看着这三年来自己用心血浇灌出来的项目,他的视觉渐渐地变成了模糊的、五色的一片。哦,我怎么啦?他踉跄一步,用手揉了揉眼睛,继而地转天旋……   一位村长打趣地道:“罗书记,你酒喝多了?”   “喔,是的,昨夜我的确喝多了。”昨天中午,遵义县虾子镇辣椒加工厂的厂长来访,双方达成买卖辣椒的协议。这是关系到绿化乡的辣椒基地的成败,关系数百户农民的收益大事,不得有丝毫闪失,他面对那杯浓烈的白酒叫道:“宁肯伤身体,也不能伤感情”,代表绿化乡21000多村民一仰头将酒干下肚去了。近来,本地区的、邻近县的单位来参观,县里的工作组来检查,省里计划生育工作、畜牧工作等现场会在乡里召开,他都要强打起精神,用酒表示敬意。以致于现在一想到酒,他心里就打呕。此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来电话的是被招商在绿化乡办辣椒加工的老板徐志,对方从昆明转道而来,在绿化乡转悠了几天,提出投资一百万元,新建年加工生椒150万斤以上的彝家风味食品厂。   “要得,要得,中午好好谈谈,喝酒?我敬你……”罗朝开在电话中回答着。   “哟,罗书记,你中午还要干酒吗?你不怕……”   “不得两斤酒的酒量,干部难当!更不要说搞项目了!”   四个月后,这家命名为“沁塬风味食品厂”的企业正式落户绿化乡,“奢香夫人”品牌的辣椒系列产品正式投放市场。2004年春季成都订货会上传来好消息,该厂全年生产的产品已被订购完毕。在同一时刻,罗朝开被医生诊断为粒细胞减少症。医生反复告诫他的话是二个字――“戒酒”。然而,作为基层干部,酒却不好戒。如某乡民为计划生育之事以刀斧威胁,但罗朝开与他在无意间端起了酒杯:“兄弟,我看还是把手术做了吧!”   “好,就冲着这杯酒!”对方顺从地做了手术。   这似乎是一个滑稽可笑的故事,但身处中国西部贫困山乡第一线的基层干部们,还要经常充当这样故事里的角色。   彝族先民自古就有酿酒的传统,有以酒代茶的习惯,有着悠长的酒文化。且不论当今办一个项目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数年的奔波劳碌,就其中与酒打交道一项,也难着了许多仁人志士。在民间的风习中,即使是上刀山入火海,只要以酒为誓,碰杯之间,就铁定必须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曾接过师长廖锡龙的出征酒一饮而尽,在炮火中奋力接通了被敌炮炸毁的电线5条,光荣地火线入党……   战后,他饮过师长的回乡致富酒,“社来社去”回到了家乡――黔西县边远的沙坝村,成了一名招聘的半脱产干部。八十年代初,这里方圆四五十里,海拔1400米的大山上住着数百户彝族苗族人家,年收入人均不足100元,过年还吃红刺莓粑粑,很少有人吃上肉。此刻,解甲归田的他来到高高的山顶,一览数十里的群山,叩问天地:“我们为什么这么穷?”他眼里雾茫茫的,他看见了一片翠绿的云,他兴奋地从山上奔回来,兴冲冲地提了两斤包谷酒,一口气跑了五十里,爬过天堑一样的高炉梁子,居高临下,他看见了那片绿色的云――黔西县石坪乡数千亩高产烤烟,他顾不得疲劳,走进齐腰深的烤烟地中,抓起一把土看了又看,冲口而出:“干,我们沙坝村也要种烤烟……”   他带着两斤包谷酒走进被誉为种烟专家的亲戚家,求大表哥在种植技术上指导帮助,大表哥喝了他的酒笑道:“兄弟,这好办!”次日他风风火火赶回了沙坝乡向领导汇报,当夜就挨家串户宣传种烤烟的好处,组建领导班子,筹划到石坪乡参观学习事宜。   沙坝村要种烤烟的事很快传开,可村里60多岁的罗三爷却说:“我的地要种包谷,他罗朝开胎毛未退的娃儿知道啥?”   临到种植,罗三爷爷躺在自己的地里大叫:“谁敢动我的地,我就不活了!”   夜里,罗朝开提了两斤包谷酒,走进罗三爷爷家叫道:“罗三爷爷,我来看您,我给您老人家算一笔帐,种烤烟一年每亩收入万元,种包谷每亩仅收入千元,您说哪样划算……”   “哦,是种烤烟划算!”一边喝酒,一边摆谈,说得三爷爷连连点头:“明天就种烤烟!”   那一年种植烤烟沙坝乡人均收入达到300元,大多数人家解决了温饱。   罗朝开兴奋不已,但他没有陶醉在初始的成功里。为了达到烤烟高产稳产,他带头搞实验,成功总结出了“12831”种植法,1994年全乡推广种植980亩,每片叶子足有一米长,三片叶子就有一市斤,每斤价值16元以上,亩产值达15000元以上。他被誉为“烟王”,当时的毕节地委书记姜延虎还两次专程访问了他……   世事如棋,变化难测。昨天还值钱的烤烟突然间无人问津,群众手拿黄灿灿的烤烟卖不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