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乔后断裂南段正断层活动特征.docVIP

维西―乔后断裂南段正断层活动特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西―乔后断裂南段正断层活动特征

维西―乔后断裂南段正断层活动特征   摘要:根据野外调查结果,重点阐述了维西―乔后断裂南段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维西―乔后断裂南段在第四纪表现出明显的活动特征,运动性质以正断层作用为主。维西―乔后断裂南段对巍山第四纪盆地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因受其影响盆地内阶地不对称发育。箐门口、佛堂村、洗澡塘探槽揭示该断裂断错了晚更新世堆积,被错最新地层14C年龄(15 430±60)a B.P.,OSL年龄为(11.6±1.6)ka,表明其最新活动时代在晚更新世末期。洗澡塘村断层地貌清晰,西河Ⅱ级阶地上发育高2 m左右的断层陡坎。根据阶地断层陡坎高度和阶地面形成年龄估算,晚更新世以来该断裂段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18~0.32 mm/a 关键词:维西―乔后断裂南段;巍山盆地;正断层;晚更新世;垂直滑动速率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4-0579-08 0 引言 川滇菱形块体是青藏高原东缘侧向挤出最强的活动块体,地震频繁,是活动构造研究和地震监测预报重点关注的地区。受到华南块体的阻挡,川滇块体向南南东逃逸(图1a)(李,汪良谋,1975;阚荣举等,1977;邓起东等,2002;徐锡伟等,2003;张家声等,2003;张培震等,2003a,b;吕江宁等,2003;王阎昭等,2008;Shen et al,2005;Wang et al,2001,Zhang et al,2004)。川滇块体的西北边界金沙江断裂是一条多期活动的缝合线,第四纪时期因受青藏高原挤出运动的影响表现出右旋走滑兼逆冲性质(许志琴等,1992;邓起东等,2002),断裂中北段被认为属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段,第四纪右旋走滑速率为3.5~7 mm/a(唐荣昌,韩渭滨,1993;常祖峰,2015)。川滇块体的西南边界红河断裂是一条大型走滑剪切带,在云南及东南亚大陆地壳演化与陆内构造变形中具有显著地位(Tapponnier et al,1986,1990,2001;Leloup et al,1993,1995),新近纪以来该断裂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晚第四纪滑动速率约5 mm/a,沿断裂发生多次7级左右强震(陈文寄等,1996;虢顺民等,2001;向宏发等,2004,2007;王绍晋等,2010;乔学军等,2004;王阎昭等,2008;Leloup et al,1993,1995;Tapponnier et al,1990;Socquet,Pubellier,2005;Wang et al,1998;Allen et al,1984;Schoenbohm et al,2006)。维西―乔后断裂位于川滇块体西部边缘,北接金沙江断裂,南连红河断裂,是连接南、北两条活动断裂的枢纽,因历史记载地震不显著,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关注不多。而近年来研究发现,该断裂在晚第四纪表现出明显的右旋走滑特征(常祖峰等,2014;任俊杰等,2007),且据Leloup等(1995)研究,维西―乔后断裂北段发育的雪龙山韧性剪切带与哀牢山、点苍山以及越南Day Nui Con Voi韧性剪切带一起共同构成长达1 000 km大型韧性剪切带,早新生代期间,雪龙山韧性剪切带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一起表现为大规模的左旋走滑运动(Leloup et al,1995;Tapponnier et al,1990)。在区域地质演化和新构造运动发展历史上,维西―乔后断裂与红河断裂带一脉相承,后期二者均又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特征,所以,维西―乔后断裂应是红河活动断裂的北延部分(常祖峰等,2016)。因此,加强维西―乔后断裂活动性研究,对深入认识滇西北地区地震地质背景以及块体边界构造变形机制与样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断裂对巍山盆地的控制作用 维西―乔后断裂,北起雪龙山东麓白济汛一带,经维西、通甸、乔后,止于巍山盆地南端,走向北北西,长约280 km(图1b)。大致以玉狮场、平坡为界,可将断裂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段。新构造运动期,北段和中段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南段(巍山盆地段)则主要表现为正断层运动性质。本文根据1∶5万活动断层填图和野外调查结果,重点讨论南段的活动特征 在断裂南段洗澡塘一带出露有较大面积的喜山期正长斑岩(图2)。正长斑岩等碱性岩属拉张构造环境下产生的岩浆岩与北部剑川盆地出露的粗面岩属于同一时代,表明自喜山期以来这些断裂即有明显活动并具张性性质 2 探槽揭示的断层活动特征 2.1 箐门口探槽 探槽剖面位于巍山盆地西缘基岩山体与盆地的交接部位(图4a,b),该剖面为中石油输油管道施工作业所挖,宽6~8 m,深5~7 m,长数千米(图4)。断层破碎带宽5~6 m,上盘为晚更新世晚期坡积层,坡积物质松散,下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