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讲坛类电视栏目的困惑与出路.doc
讲坛类电视栏目的困惑与出路
近几年来,讲坛类电视栏目从无到有,从寡到众,从黯淡走向辉煌,从中可以折射出电视理念、媒介环境以至社会文化的嬗变轨迹,然而,在表面荣光的盛名之下,许多栏目却面临着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的隐忧与困惑,怎样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个性化道路,恐怕是大多数此类栏目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课题。
一
目前国内的电视荧屏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其中讲坛类栏目可谓独树一帜,分外妖娆。各个栏目内容定位虽有所侧重,但多数还是以人文社科类选题为主,重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阐释和电视化表达。
讲坛类电视栏目的肇始者应该是湖南卫视1999年10月开播的《新青年》(后更名为《千年论坛》),播出近4年来,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更为重要的是让观众认识并逐渐认可了此类节目样式。2003年8月,服从湖南卫视的整体定位,《新青年》非常令人遗憾地改版为求职、择业类内容。
如果说《新青年》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的话,那么此类栏目的扛鼎之作无疑应该算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01年7月9日开播的《百家讲坛》。这是一所汇集各路专家、学者的“开放式大学”,力图架起“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名师讲坛》,诞生于2005年9月,主讲嘉宾以知名教授或在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大家为主,选题大致在传统文化、艺术和军事题材范围,力求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
其他选题相近、风格相似的栏目还有:河北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的《燕赵大讲堂》、黄河电视台民生频道的《黄河讲堂》、湖北电视台的《荆楚讲堂》等等。
《世纪大讲堂》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坚守思想性、学术性,有着强烈文化抱负的节目,是大中华文化圈的学者阐释独特思想、展示最新学术成果的传播平台。栏目定位为思想的盛宴、学术的殿堂,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还有一些讲坛类栏目,内容定位在一定的专业领域或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比如,着眼于经济话题的就有: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一度推出的《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国视讲堂》、《保险大讲堂》和《置业大讲堂》,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名家论坛》,湖南经济电视台的《MBA大讲堂》等。
另外,还有诸如以“回顾司法历程、认识法理内涵、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法律讲堂》,以“普及全民国防教育,传播国防人文精神”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7套的《和平年代?周末开讲》等等,不胜枚举。[1]
二
一面是《文化视点》类栏目的黯然下课,一面是《百家讲坛》类栏目的辉煌勃兴,表面看来,同样都是文化类栏目,怎么就会有如此悬殊的遭际而呈现出冷热两重天呢?其中缘由值得玩味。
1. 娱乐的深度:对高端学术的位移
如果我们对中央电视台的《文化视点》、《读书时间》等栏目还有印象的话,一定不会忘记主持人和专家正襟危坐的严肃神态,一脸讲经布道的庄重和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可能无形之中就拉开了与受众的距离,让人敬而远之。早期的《百家讲坛》就是靠知识性极强的选题和高水准的学术专家来保证学术性的,嘉宾人选瞄准了全国最好的学者、教授,并将受众群基本定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层。第一个在《百家讲坛》亮相的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随后还有李政道、丁肇中等学术名流,更有周汝昌、叶嘉莹等知名学者,都是在各专业领域自成一家的人物。
节目的品位和深度有了,但是观众似乎并不领情,收视率一度几近于零。在收视率和末位淘汰制的重压之下,在“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面前,曲高和寡的《百家讲坛》也不得不开始学着放下“学术”的架子,将具有中学文化水平的群体作为主要收视人群,栏目定位也从包罗万象的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还把讲台搬到了室内演播室,更在节目的可视性上下了很大功夫,加强了内容结构的组合和包装,加强了影视画面资料的运用,甚至强行规定“三分钟专题片导入”制度,注意悬念和起承转合。现任制片人万卫认为,这种口播类节目必须要有悬念牵引,因为讲座和其他电视节目形态不同,“我们必须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要求3~5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悬念性、单线条和戏剧性是我们总结出来的讲座节目和论文的不同地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推出了《品读〈水浒传〉》、《清十二帝疑案》、《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读〈三国〉》等多个系列,慢慢地,收视率开始攀升。
按照栏目早期的设计,让最权威的专家讲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把大学讲堂搬上电视荧屏,送到千家万户,应该是普通受众尤其是那些对大学课堂梦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人们拍手称快的好事。但遗憾的是事与愿违。不错,人们对大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