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隐性伤害与预防-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加强职业素质:塑造师表美与人格魅力 教师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其自身的师表美与道德人格魅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人的语言或行为无意识地来自他所 接触的人,这是暗示作用的结果。因此,教育中所涉及的榜样人物应当注意其形象,如仪表要朴素整洁、干净卫生、表情自然、神情端庄、待人接物稳重、大方得体、风度高雅自然等等。学生易对这样的教师产生偶像认同或移情,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将会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应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快乐、健康的进步。 (三)教师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1、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中小学生的隐私权进一步划分为个人空间隐私权、个人活动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隐私权等,探讨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隐私权的现状不容乐观,侵犯学生隐私权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中小学生拥有过高的隐私期待;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不能很好地划分自己的权利范围,更不知道如何处理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之间的关系。 2、教师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表现 教师不经允许随意搜查学生的住所,翻看学生书包,偷看、 隐匿、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对学生的日记、信 件以及个人秘密进行公开宣扬。甚至有人认为公布学生考试成 绩,给班内学生排名次等也属于侵犯学生隐私权。 3、造成对学生隐私权侵犯的原因 一是传统文化的不良影响与熏染;二是应试教育的严重压力;三是教育观念的陈旧;四是法律意识淡漠。 案例 2007年10月27日下午,南昌县莲塘某中学学生小春在课堂上用小灵通听歌遭到徐老师收缴。次日,徐老师在这部收缴的小灵通上看到了一条攻击自己的短信,徐老师找到校领导声称学生恶意诽谤。而学生小春将事件上升到了“维权”的高度,指责老师偷看短信内容,严重侵犯他人隐私,要老师公开赔礼道歉。 ? 南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的杨老师观点:南昌市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文规定学生不能使用小灵通。   江西国风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元俊华说:按照规定,小灵通短信是个人信件,他人不能擅自打开查看。学生发送的恶毒短信内容和老师查看小灵通短信的行为,是否构成诽谤和侵犯隐私,在法律上目前尚没有明确规定,这种问题应属道德范畴。 《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影响学习的情况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去教育、开导。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做好教育工作。 1、学校教育管理应该人性化。教育是人的教育,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尊严和权力,确立教师和学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观念。 2、要未雨绸缪,做好预防工作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优化学校软环境。营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教育氛围,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3、减轻学生学习和考试压力。 4、关注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从生活、心理、学习上关心特殊群体学生,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到自信。 五、校园隐性伤害的预防 六、素质提升训练 在学校里,心理惩罚往往是以一种( )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A、 明显 B、严厉 C、苛刻 D、更隐秘 2、在校园中,隐性伤害主要是指人为的对少年儿童的( )所造成的伤害。 A、身体 B、精神 C、身体和精神 D、暗伤 3、“心理施暴”一词是近几年( )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中国 B、俄罗斯 C、英国 D、美国 4、所谓( ),主要指教师用罚站、罚跑、罚做某事等方式来处罚学生,它虽然没有直接殴打学生,但是它往往使学生身体疲劳或精神痛苦。 A、隐性伤害 B、明显伤害 C、体罚 D、变相体罚 5、老师对学生说“以后上课时手不要乱动,不然把你的手剁掉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