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謇与中国近代第一城.doc
张謇与中国近代第一城
襟江带海的江苏南通,吴越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在这里交融,开通、开朗的文化概念,开放、开拓的文化资源孕育出南通独特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每当人们为南通那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而惊叹不已时,就会想起那曾尽毕生之力创造性开展城市建设的第一人――张謇。
论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关系,张謇与南通,算得上是经典故事之一。中国最早筑城,相传在尧的时期由禹的父亲鲧开始。汉语中,“国”字作“城”或“邦”解。“中国”一词就源于夏朝周边的氏族,把地处中央的夏称为“中国”。商都殷城,始建于盘庚迁殷。盘庚迫使贵族们迁徙,是为了挽救日趋腐败的商贵族,试图在重建首都的跋涉中找回开国君臣艰苦创业的品质。这是中国古代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典型故事。张謇的故事出现在中国从近代向现代变革发展的时期。他不是帝王,是一位晚清状元,竟然“状元下海”,办实业经商,在获得的经济基础上,营建出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中国现代第一城――南通市。这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是划时代的建树。
创造性开展城市建设的第一人:张謇
张謇生于农家,他中状元那年,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覆没。甲午之耻使张謇重新考虑自己的一生。1895年张之洞给了张謇一条路,要他在家乡一带招集商股,兴办纱厂。这是张謇没走过的路。回到家乡,他不是地方官,也没有资金,要去“集股”,怎么集?家乡还沉浸在农耕中,所谓“风气未开”,要集股办工业极其困难。张謇奔走于通沪两地,屡经挫折。
我曾在一个个深夜,觅寻张謇的往事,试图看到他的心迹。我读到了张謇在日记中写道:“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为什么责任在士大夫?他说“士大夫生于民间,而不远于君相”。这是说士大夫来自民间,且与朝廷有人脉关系。接着就慨然写下:“非士大夫之责而谁责哉!”
这铿锵之言,其实是动员自己!
千秋以来视商为末,状元之尊不言而喻。新科状元下海集股办厂,反差何其之大!甲午战后,上有朝廷,下有万民,他认定办实业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屡经挫折,他似乎是不怕的。他41岁中状元,并非头一次参加科考,此前也屡受挫。对张謇最大的挑战是要能忍辱受讥讽。这可以从张謇写的《大生纱厂股东会宣言书》中看到他的心迹。
张謇农家而寒士也,自少不喜见富贵人,即有声望之要人,亦不轻见,见必不为屈下……然兴实业则必与富人为缘,而适违素守,又反复推究,乃决定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认定吾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而贬,庶愿可达而守不丧。自计既决,遂无反顾。
这是怎样披肝沥胆的言辞!张謇要去向富人集股,有过非凡的心中风暴,为国家大计,才不惜放弃生平性格,折腰屈下,舍身喂虎也义无反顾。
他哪里是为实业谋?这里的志向也不在于营建一座新城。这里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熊熊理想,烈烈壮志。就在他放弃生平性格、折腰屈下的地方,我看到巍巍然耸立起一个中国文化人顶天立地的大性格。
他起步了,1895年筹建纱厂,发行的股票是中国第一张股票,筹建的是中国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1899年建成拥有两万多纱锭的大生纱厂。此后陆续建成二厂、三厂,乃至八厂。这不仅是中国人自主创建的最早的近代轻纺工业,也使南通成为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这位状元办厂,或说状元下海,成为“中国近代轻纺工业之父”,张謇堪称千古未有之第一人。
有了最初的盈利,他就在家乡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办实业急需新型人才,更急需能育人才的人才,所以首重师范。办新学不同于私塾,需要大场所。张謇从大生纱厂的盈利中拆资五万两白银,又利用南通濠河三元桥畔的千佛寺作校址,废庙兴学,在1903年办起了中国最早的私立师范。
当时更大的困难是:能教新学的人才奇缺。甲午之耻,张謇一天都没忘。但他以同样“遂无反顾”的心情,重金聘请了日本籍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前来任教。他聘请的唯一中国主课教师是王国维,王国维也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如此,张謇该有多么大的胸怀!
1905年张謇与哥哥联手,还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1906年又创办了全国最早的师范附属小学和女子师范附属小学。1909年办商业学校,1912年办医学专科学校、农业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1920年将这三所专科学校合并为大学。
1905年,张謇还创建了一个综合性博物馆,称“南通博物苑”。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在开幕词中就说:“中国博物馆的历史并不太久,第一个公共博物馆,除了帝国主义在沿海地区所办的几处之外,要算张謇办的南通博物苑了。”
这个博物苑占地面积达48亩,相当壮观。张謇办学尚能为家乡人理解,可是办博物馆,乡人就有疑问:这博物馆是干什么的呢?张謇说博物馆可以“辅益于学校”,他认为“以少数之学校,授学有秩序,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