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的积弊苏联剧变的历史根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式的积弊苏联剧变的历史根源

模式的积弊——苏联剧变的历史根源 许志新 2012-1-8 14:28:50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6期   苏联的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苏联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陷于全面而深刻危机的结果。这一危机经历了历史上多年的积累,而戈尔巴乔夫的错误则进一步加深并最终导致了危机的总爆发。因此,对这一危机成因的探讨是考察苏联剧变这一社会历史现象的重要方面。   从本质上讲,苏联社会危机也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危机。这一模式在最初的年代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它的弊端愈积愈重,不仅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把整个社会推到了危机爆发的边缘。 一、苏联模式的历史形成   苏联模式是20年代末至40年代形成和确立的,从20年代下半期起,苏联党选择了一条与常规不同的发展道路,率先发展重工业,消灭多种经济成分,加速农业集体化,通过剥夺农民和压低人民消费的办法进行工业的原始积累,同时放弃新经济政策,抑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为确保工业化路线的实现,还开展了阶级斗争和肃反运动以建立政治上的统一。到30年代中期,在苏联基本形成了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发展模式当时曾取得了显赫的成就。在资本主义世界深受危机困扰的国际条件下,苏联凭借自力更生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迅速建立起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在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火与血的考验后,斯大林全面肯定了苏联的发展道路和国家体制。1952年他又发表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间题》一文,对苏联经济的运行规律做了系统的阐释。但也就是从战后起,斯大林开始把苏联的道路和经验固定化,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向东欧国家强制推广。   苏联模式的形成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决定的。   首先,山雨欲来的国际环境不允许苏联缓慢发展。在帝国主义包围的情况下,苏联党基于对帝国主义扼杀苏维埃国家的野心的认识,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早在1925年1月斯大林就曾得出“战争的前提日益成熟”[1]的结论。1927年英苏断交、苏驻波兰大使被刺等事件,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斯大林认为“帝国主义阵营中武装干涉趋向的加强和战争的威胁(对苏联的威胁)是目前形势的基本因素之一”[2]。战争日益临近,成为当时全党的共识,备战的任务被提到全党工作的首位。而备战的最重要工作就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斯大林强调:“要赶快在苏联建立工业化墓础”,“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3]。国际环境的压力迫使苏联大大缩短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   其次,在苏联党内,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很粗浅,产品经济思想有很大影响。依照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主义应当消灭商品生产,由社会统一进行生产管理和产品分配。[4]虽然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但苏联党仅仅视此为过渡时期的措施,而仍把社会主义与产品经济相联系。工业化客观上要求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由国家统一调配,这一过程既是实现产品经济的过程,也被当作在一国范围内彻底战胜资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过程。   第三,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也助成了集权模式的确立。苏联是从沙俄帝国脱胎而来的,先天不足对它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1)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曾是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封建关系仍占有优势。革命可以夺取政权,但不可能一下子消除封建主义影响。2)当时的苏俄还是农业国,商品经济不发达,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法式的、小农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观念很容易接受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思想。3)几百年的皇权暴力统治使俄国缺少民主的意识和实行民主的传统,而劳动人民文化水平低(成人文盲率高达70%)使他们在夺取政权后不可能实际参与国家的管理,这些妨碍了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沙俄帝国是大俄罗斯族多年侵略扩张的产物,俄罗斯人的传统居住地仅占总面积的23.7帕,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3%,大俄罗斯主义成为维系帝国的主要思想支柱。大俄罗,斯主义根深蒂固的帝国意识推动着建立政治上的强权。   苏联的发展道路虽然取得了工业化的成功,但不是没有间题。苏联领导人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没有看到所形成的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而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把在备战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起作用的东西当成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使之绝对化。这给苏联后来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苏联经济的特征、矛盾性和弊端   1.基本特征   苏联经济是国家统制型经济,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以发展重工业、军火工业为生产目的。备战的首要任务既然是加强战争的物质基础,那么发展国防和与国防有关的产业(主要是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便成为社会生产的首要目的;   ——以牺牲消费为代价,推行重工轻农、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结构政策。为确保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在无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