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气囤积文屯村.doc
文气囤积文屯村
文屯村先人铺设的石板路
琼海市距长坡二公里处有个文屯村,文屯是个老村名,据说此名有纪念价值,又有催人奋进的意义。说纪念的是叫末社会动荡期间,姓吴一家举家从文昌冯家湾搬迁至此,因是文昌人后裔,故用“文”字为首;其二的“屯”字是说文化囤积,居奇文气之意。老人们说,万历帝那个时候,皇帝怠于临政,勇于敛财,天下官员,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剥削,所渭“凿世界之山,榷二家之世,操弓挟矢,戕及良民,毁宝逾垣,祸延鸡犬,而经数十年而不休止”,礼会之动荡折腾,积蓄了矛盾的爆发,易家搬户之事时有发生。
冯家湾风景秀丽、地气毓秀,吴家为什么举家搬迁呢?当我们走进这个村庄后,这个疑团才解开。
一位姓吴的男性村民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侃侃而健谈,他说这个地方不但富庶,且山水极美,山丰水丽,碧绿苍苍,林野并畜,是个“蟹地”,他解释了蟹地的内涵。他说,村庄中间平地兀起,坎垠相交处,山林比附,十爪并张,村前两柄蟹腿,“张牙辨爪”,栩栩如生,不管怒海平涛,还是天幕烟淼,坐镇于大蟹博体,四代平安,衍生适我,其南矮草亲地,其北高林莽纵,坐阴向阳,倚乘山川灵气,胜过任何北冢殷都。后山原有一片花岗岩石林,立态可掬,妙趣横生,可惜文革已毁。
我们依径踱步,林荫下,只见荔果椰花,映入眼帘,蛙塘莲蕊,香沁肺腑,龙眼树、菠萝树、黑墨树,及不知名的古树从低沣处一直延伸进集结房宅的高坡。村边有口“桃露井”,井水清澈见底。古石板一块接一块一直从井口沿低向高顺着村口路道铺着进入村心,经过四百多年的踩踏,块块显得光鉴可人,给人如脚触珍之感,恍惚儒道间,不禁让人想起了甲骨文《商颂》的名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故帝命武汤,正域披四方”。想古人司戊大方鼎的气韵纹饰不过如此。水井路道旁聆听赫赫之阕声,濯濯之阕灵,不也是且宁寿考,万寿无疆之至宝之地吗?
村边牌坊告诉我们:此地钟灵毓秀,文人荟萃。早期吴家二才子,有一应试屡中建祠以志的吴君佩,村人槲上叫阳江公,到了清代又出一位三品官,出了吴嗣湖、吴廷燕、吴廷勋、吴衍岳等好几何的四品官,还出了几何五品的知州、知县等官员。阳江公夫人教子有方,功绩卓著,乾降争帝封诰命夫人。此后,读书人一代多过一代。二十年代吴仁光读了北京大学,民国时出现了一批高官,而今的大学生如桃花朵朵相竞怒放。
文屯村可算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历史博物馆,古代的石物器具随处可见,或摆设于家中,或弃抛于路旁,或沉睡于猪圈,或垫子桶于解侧。这些石物有石鼓、石条、石椽、石臼、石盆。其中要算至宝的是那个大得出奇的石浴盆了。听说,石浴盆是阳江公的杰作,是他做官还乡后的人生总结。看那盆长有一米五,宽有一米,高也有一米,很是别致。相信这石匠造盆时没有先进的凿具,是否要花费半生精功才把盆肚掏出来?在今看来,只是发生一串赞叹的猜想。所给今人称奇及终生启迪的是盆身上的一首诗:“毕竟坚贞谁与比,且含活水清之至,卓哉介节若斯难,磨不磷兮诚不易”。想诗人一生苦读,一生拼搏,贞洁磨难已是“敢有歌吟动地哀”了,这是一首挽歌,动天地,泣鬼神呀!这是一首劲歌,问天下愚公,砥砺困苦,鞭策后来者还有谁也!石浴缸仿佛盛着一盆海南先民相夫教子、挑战生活砺品人生不屈精神的甲骨文。
但是,就是这样一批至宝无价的“甲骨文”让人遗忘而抛弃于雨淋的路边,乃至狗窝猪圈旁。回想起那位京师团练大臣王懿荣,不是为甲骨文的遗弃而吞金自杀殉国吗?如此惨烈得让人撕肝裂胆!面对这些落荒的石器归宿,使人顿觉五窍阻梗,欲嘴吐鲜血来。文物似水,文明似盘,亵渎了文明的盘裂了,水能完藏乎?
吴运环伯爹是做文明丢弃的拾荒人。他今年八十有八,白发苍苍,风霜张扬。
进入他的家,是房前的盆景花卉,精巧的花盆,装着年岁小小的盆花,花不算怒放,但看似与主人交情甚笃,从花枝花叶处看去显得苍老而恭谨,尤其是后庭的那杆七八米高的梅花树,在那半圆形的拱门衬托下,显得有如佛学里舍利神灵的邂逅,人们抚摸过后细悟,海南居然能长出如此之高大的梅花树来。
伯爹环的人生极充实,他吸吮着文屯村的水长大,享受着这蟹地的地气,他种梅是期望“杯浮梅蕊”,种兰是期望“诗凝兰气”吧。其梅不怕风霜,恒常日月,传承着那石浴盆的精神,而超脱物外。他看梅做字,观兰写情,从浪漫处摆脱桎梏。老人说,观花性培人之仁心仁性,而以积极的心态成己成物,参赞天地化育为事之实践的理性,写字通人心而通天心,让字意善人意,上穷碧落,下达黄泉,于是达到上仰不愧于天,下俯不愧于土也。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故诗词功底深厚,而教子已为人师。他的书法在琼州远近早有名气,翰墨流派,独成一格,一个小小客厅,挂着一个“谛”字,让人悟出他修身治家的心灵造势构架,给客人描绘了一幅明镜般的德性世界。
钦佩伯爹环之余,蹑脚跨出了他的家门,恍惚中犹如明人村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