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朱小平的《听雨楼随笔》.doc
谈朱小平的《听雨楼随笔》
(一)
朱小平的文史随笔集《听雨楼随笔》,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者多年来主持文化副刊,博学杂览,不辍笔耕。这是他继《文化名人大写意》之后出版的第二部随笔集,也是他出版的第10部作品集。这部文史随笔集是朱小平斟酌良久,从已发表过的百余万字作品中选辑而成。集中所收文章涉及历史、军事、地理、书画、艺术、诗词等多种文门,不仅视角广阔,文笔亦颇隽雅。
朱小平对治史目的之认识有一个渐次深化的过程,经历了“致用”――“求真”――“求真与致用相统一”的基本轨迹。
用活史料,是活的历史学,熔铸情感记忆的历史学。他善于将感情记忆从历史中复活。仿佛当时史事,流淌至今,或今人的眼光心情,倒流至从前,去激活史料史事。他极为重视发扬民族精神感情的作用。那是出于一种特别的文化感怀,特别着意于感同身受的移情联想。他将历史融会于感念与追怀的人生经历。
平时我们看一些历史评论、回忆式研究,字字句句卡子一样卡在人物的既定形象上停滞不前,套话套着所谓主题意识,看得人六神无主,枯燥无味强撑精神,大打哈欠,甚至叫人清醒后又糊涂起来。而读朱小平的文字不一样,他时而散漫游弋,时而紧控六辔,收放自如,这是因为他的精研,他的敏悟,他的慧眼,造就了他研究成果时时有“撒野”的功能。
在他笔下,画家的历史,画家的心事尤多,画家的故事风起云涌。材料密布前人在世界上的各种思想、感情,那些遗迹多为原始史料或称第一手资料,在考量传主的专业造诣的同时,能够兼顾其人之志趣、性情以及生涯命运的质感披露,重塑其容貌风采,这就赋予读者理解上的感同身受之契机,因而对载入史册的人物与作品,自然会多一分了解、多一分感情。朱小平遍读作家和艺术家的自传及回忆录,对那些谈及个人生活和作品生成过程的研究,生发出表象文字之外的特殊作用。蕴藏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潜意识,从传主的言谈话语和字里行间无形流露出来,成为理解其人其作之深入内涵的重要契机。放在其人生的实际背景上体会,历史过去了,烟云已往,历史往往只是一个影子,一片烟云,但在朱小平的笔墨烘托之下,我们看到的实在不只是影子,而是人,活生生的饱满的人。
(二)
朱小平对史料的掌握和解读,文心之细,细于毫发。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勘察之,矫正之。盖因当时事情,去今不远,当事者众,往往又自说自话,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事实互有出入,导致历史回忆史料既珍贵又颇有局限。如胡适谈到近代著名人士辜鸿铭忆往事的情景时说:“这个故事我听他亲口讲过好几次了,每回他总添上一点新花样”。虽然说他的历史研究多为随笔、札记、短论形式面世,但以考实为治史方法前提,则是一贯的。他有时甚至固执到迷恋“史料学派”的地步,冷静严谨的治史态度,以及著述方式的自我“苛求”,所以他强调问题都必须提供依据,来源去脉都轨迹清楚可循,不为旧说所蒙蔽,也不要为自己的成见所蔽。真做学问贵能如此,这样孤灯下他得到敏妙的观察,叹惋间他完成不俗的史识。由一种特殊的“调查”、“考证”,来得出突破性、创造性的结论,这些“调查”、“考证”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在撰述过程中,思想与撰写的互动,与史料的比勘,必定要颠来倒去、辗转反复,贯串起来层层讲述。但他长期历练,善优为之,落笔文字的断章与取义大都经过沉着的考虑。前辈偶然传递的那些零碎信息,包括散漫而不甚扣题的访谈文章,经他连类、还原、落实,总之是一番纵横捭阖的工夫,所以他有能力把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做成一桩庄严、华美、有趣的事业。
他的基本态度是,既不失之理,又不肯忘其情的心态,或者可以说,他的文章具备一种特殊的理性与智慧,但这种理性智慧是融化在文章字里行间所埋伏的自由精神当中。知识、史料隐藏着待发掘的真理,统一在他笔下,在他眼光气度,在他的价值判断中,因而他的思想之翼可以自由飞翔。一种充溢自由精神的笔墨,它的背景,它的内部,都充溢活力与生气。对近现代诗人文化人的梳理,无论是论述某一时代之诗,还是评论某一诗人的作品,也皆能通观其作品与为人的全貌,比较同时代诗人之异同,上考其渊源,中察其流变,下观其影响,获得超越前修的独到见解。
一个老字号,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是蕞尔之微,算不上什么起眼的物事。但朱小平论述一个北京老字号,却是一往情深,展转复沓。他考证六必居、鹤年堂与严嵩题匾,从一清代的笔记孤证入手,转到传说,转到店铺经理的说话,再转到《燕都旧事》的生产典故,再从邓拓看过的资料在时间年代上钩出铁证;又用假设来兜转,为铺叙,为延伸,为证据再做固基的一番工夫。而时代背景,人心向背,字号趣味,都自在其中了。“纯采客观的态度,不丝毫参以自己意见”,不为“心之所趋,笔之所动”,强调下笔有所本,他的意识中,防范着“夸大”、“附会”、“武断”等毛病。
(三)
按照梁启超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