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开发
试析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开发[摘要]文章在阐述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郴州福寿文化、山水文化为依托,发展地方戏曲旅游,以适应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丰富郴州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时应遵循个性化、整体化、保护与创新相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原则,并提出了五点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郴州地方戏曲;文化旅游;旅游产品;民俗
[作者简介]廖义军,湘南学院社科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湖南郴州423000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XX年来,郴州加大了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合力打造“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旅游名市”的整体形象和湘南旅游中心的城市品牌形象。随着地域文化的发掘成为世界旅游热点的趋势,地方戏曲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魅力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郴州地方戏曲也日渐成为郴州地域文化的代表
一、戏曲旅游资源概述
(一)戏曲的概念
戏曲是曲艺和戏剧的合称。曲艺是指流行于人民群众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说唱艺术,如弹词、大鼓、快板等;戏剧是指通过演员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冲突的艺术,如话剧、歌剧、舞剧等。戏曲作为地方特色的艺术门类与地方民俗的文化种类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渊源。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戏曲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人文旅游资源即人类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创造的,把动态的历史用静态的事物体现出来,从而激发起人们对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将人文旅游资源划分为基础层(文化景观)、核心层(文化风情)、提高层(文化艺术)三个层面的话,戏曲则属于提高层面,但又与第二层面的民俗风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戏曲旅游资源的特征
1.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各种地方戏曲,如京剧、越剧、黄梅戏、桂剧、昆剧、婺剧等都有各自生长的土壤。由于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在不同地域,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语言、服饰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直接导致文化上的不同,这些差异反映到戏曲中则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性
2.文化的原生性。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戏曲则表现为文化的个性。特定的文化是特定地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反映。人类文化的传承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展、完善。在传承的过程中,原有的文化脉络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维持,并烙下不同的时代烙印。戏曲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体现它的原有的文化脉络
二、郴州的戏曲资源概况
郴州有着XX年的历史,地处五岭北端,是岭南文化与湖湘文化交汇之地,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秀丽的风光使郴州自汉朝以来便成为湘南重镇,经济文化一向繁荣。在宋、元之后形成的众多戏曲,发展至今形成了郴州丰厚的文化资源,包括昆剧(湖南昆剧)、祁剧、京剧、越剧、花鼓戏、花灯戏、皮影戏及杂技等,还有特殊的表演艺术如伴嫁哭嫁歌等。这些戏曲艺术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是郴州历史与文化的沉淀,并与今天郴州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
1.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从明万历到清乾隆近二百年间,昆曲曾独霸中国剧坛,京剧、越剧、川剧都受其影响,被称为“百戏之祖”。郴州的昆曲是中原文化随着汉族南移而带过来的。在传承的过程中,结合郴州的地方语言和生活习俗,在唱腔、说白、表演、动作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湘昆流行于郴州的桂阳、嘉禾、临武、宜章、永兴、苏仙等地,并以桂阳为其发展和活动中心,又称“桂阳昆曲”。新中国成立后,为抢救、继承、发展提高湖南昆曲艺术,于1964年组建湖南省昆剧团,为全国六大昆剧院之一。该团XX年被国家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文化艺术人才交流中心认定为中国著名艺术表演团体
2.花灯戏。也就是湖南花灯戏,流行于春陵河两岸。桂阳叫“对子调”,苏仙区称“地花鼓”,嘉禾叫“花灯”。其中,嘉禾的花灯戏剧有100多个,有轻松活泼的农村生活小戏,如《看花》《打鸟》等,更多的是反映家庭生活和民间故事的整本戏,如《苦茶记》《金钏会》《刘海戏蟾》等
3.伴嫁哭嫁歌。是流行于郴州农村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婚礼习俗。不同的地方对伴嫁哭嫁有不同的名称。嘉禾县称为“坐歌堂”,桂阳县叫“坐花筵”,苏仙区叫“坐花园”。伴嫁唱的歌,嘉禾县叫“伴嫁歌”,桂阳县叫“唱娘娘”。哭嫁唱的歌,嘉禾县叫“哭嫁歌”,汝城县叫“哭喂喂”。名称虽不一致,但内容大体一致,其歌词是出嫁闺女哭诉父母养育之恩、姐妹之情,更多的是表达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以及对美满婚姻的向往。拌伴嫁哭嫁歌曲调淳朴简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很强。演唱时均无乐器伴奏,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轮唱、边说边唱、边舞边唱、哭唱骂唱等。能真实反映人们的生活,深受人们喜欢
三、郴州戏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一)郴州戏曲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