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日本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初探
近代日本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初探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洋务学堂的兴办而发展的,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萌芽。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正式诞生。从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的发展来看,XX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的惨败,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觉醒,“受甲午战争的刺激,中国的士大夫们开始寻求日本迅速强大的原因,发现日本早期派遣的大量留学生对日本的富强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也必须仿效。并以日本路近费省,中日文字接近易于通晓,西书已由日本摘要翻译、刊有定本,日本的风俗习惯近似于中国等原由,认为应将日本作为中国派遣留学生的首选国,并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896年唐宝锷、胡宗等13名学生赴日留学,标志着中国近代留日运动的开始。1903年清政府公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明确了对留学毕业生给予相应的科名奖励办法。“在清廷奖劝留学政策的推动下,在日本政府拟与中国倍敦友谊,为幌子而极力地怂恿下,十年间,留学日本蔚为风气,极一时之盛,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前所未有。”留学日本运动的兴起,对封建高等教育的彻底解体和以日本为蓝本的新型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起了巨大的催化和促进作用
“清末时,赴日留学生读师范、学教育的占相当大的比重。1903年4―10月,共毕业175人(不包括入其他学校继续深造者,下同),其中读师范者71人,占40.6%;1903年10月至1904年4月,共毕业124人,其中读师范者86人,占69.3%;1904年5月至11月,毕业165人,其中读师范者37人,占22.4%。”这些学生在日本专攻教育、心理、教授法、管理法等课程,通过听课、参观、讨论等活动,贪婪地吮吸办理近代新教育的新知识,回国后,凭借在国内积累的一定的管理和教学阅历,被迅速充实到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师资队伍中。1907年清政府规定,凡官费留学生回国后,皆须充当专门教员五年,以尽义务;在义务期未满之前,不得调用派充其他差使。这使得大部分留日学生无论是学工、学农、还是攻医、读经济,归国后都首先从事教育工作。全国各地各级各类高校,出现了一个数量比较可观、分布十分广泛的留日学生群体,他们成为清末日本高等教育的主要“输送者”
大部分留日学生归国后从事教育工作,进一步充实了新式高等学堂的师资,壮大了实业技术人才队伍。他们翻译了大量日文西学书籍,将日本高等教育部分地移植到中国,较广泛地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观念
二、模仿日本而建立中国高等教育制度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各地相继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但这些学堂在学业程度、课程设置、学习年限等方面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清政府为了加强规范,消除分歧,决定以日本的学制为参照蓝本,制定全国统一的学制系统。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拟定的一系列学制文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癸卯学制”规定的学校体系完全参照1900年日本的学校制度模式,由低到高从“蒙养院、初等小学堂(艺徒学堂)、高等小学堂(初等实业学堂、实业补习普通学堂)、中等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高等学堂(译学堂、高等实业学堂、大学预科、优级师范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大学堂、通儒院”分为七级,而日本的学校制度也分为“幼儿园、初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职业学校、职业补习学校、艺徒学让)、中等学校(职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或大学预科学校(专科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帝国大学、研究生院”等七级。高等教育制度也完全模仿日本,设了三级(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而同一时期的英、法、德、美等国家的高等教育一般只设本科及研究生院两级。除宏观的高等教育制度外,当时,每一所高等学堂内部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甚至房屋式样、学舍间数也参考了日本的样式。如,两江师范学堂设立前,总教习缪荃孙专门赴日考察,归国后主持设立的两江师范学堂的教学内容及形式,都仿自日本,课程除伦理学、经学、修身、历史等课外,其余均参照日本师范学校所设课程而行。“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封建高等教育制度的彻底崩溃和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开始确立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完全模仿日本,使中国顺利建立了新式的高等教育体系。但由于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已发展到相当阶段,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刚刚起步,两国经济相差悬殊,兴办新教育的财力、所需人才的层次等自然也不相同,所以,当时脱离中国国情构建的高等教育体系,存在名不符实的现象
三、大量日本教习参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招聘日本教习是清政府师法日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近代高等学校建立后,教师非常缺乏,开始大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