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水浒传》毛太公惹风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论《水浒传》毛太公惹风波

评论《水浒传》毛太公惹风波《水浒传》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的故事,描写恶霸地主毛太公,将猎户解珍解宝射杀的老虎据为己有,诬良为盗,勾结官府,把解氏兄弟打入死牢;后被孙氏兄弟劫牢救出,诛杀毛太公,投奔梁山寨。对《水浒传》这一回,明末清初文人金圣叹曾写下几段批语。上世纪60年代初,在讨论金圣叹的评价时,有人撰写文稿,举出这段批语加以评说;不料却被指控为“影射攻击现实”的“现行反革命”,从而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我当时是处理这篇文稿的编辑,与此颇有关联。事情虽已过去四十余年。现在回忆起来,其间的惨痛经验教训,仍然值得反思。 蒙冤 原委还得从60年代初期政治形势说起。1960年到1962年,社会经济萧条,学术文化冷清。大约在1962年底,中央有关领导指示,学术界要活跃一些,可以开展讨论,改善风气。这时我在《新建设》杂志编辑部工作。这家杂志社在行政上隶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在重大方针政策上接受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为了开展学术讨论,1963至1964年间,编辑部在文、史、哲、经各学科都组织和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的文章,关于金圣叹的评价,就是议题之一。一种意见认为,金圣叹腰斩《水浒》,敌视农民起义,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文人。另一种意见认为,金圣叹是被清王朝冤杀的,不能完全否定他。1964年第4期《新建设》发表了湖北作者张绪荣的《金圣叹是封建反动文人吗――与XX同志商榷》,引来不少文章反批评。同年7月,江苏作者易名(真名金德门)寄来文稿,题为《金圣叹是不反动的封建文人》,支持张绪荣的观点。易名认为,金圣叹批点《水浒》,有些地方是影射明末大奸贼大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毛一鹭的。毛一鹭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天启年间曾任江苏巡抚,为魏忠贤建生祠,献媚讨好,贪脏枉法,横行霸道,江苏百姓恨之入骨。金圣叹是苏州人,有切身感受,因而他在评点“解珍解宝双越狱”一回时,便借题发挥,大骂毛太公。说此人“姓便不佳”,“今日此族最盛”,“村中既有毛男,州里又有毛女,毛头毛脑既多,而毛手毛脚,遂不可当矣”。“此族今已蔓延天下矣”。易名认为,金圣叹这些话是影射当时统治江苏的恶人毛一鹭的,与广大人民大众立场基本一致。所以,他虽然是封建文人,并不反动 我看过这篇文稿之后,觉得所提出的见解和论据较为特别,至于给金圣叹的结论是否合适,可以讨论,建议发表。负责该期刊物的副总编辑梅关桦看过之后,同意刊用,于是发排,并列入目录,刊登广告。刊物付印之前,文学组一位陈姓编辑看到文章清样,指着金圣叹的批语问我,这里有没有问题?我说:这是学术问题,可以批评讨论。陈不放心,又向刘副总编辑反映。刘阅后马上说:这是反革命标语。便打电话给总编辑。总编辑立即下令:刊物停印,已印出者不发行,送邮局者火速追回。把易名文章撤下来,换上别的文章,刊物延迟出版 事情迅速反映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有关领导指示,调查作者政治背景。获悉:作者系苏州中学教师,解放前参加过国民党军队,50年代中期考入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任中学教师。于是建议江苏省委、苏州市委处理。在《新建设》编辑部,则就此事展开讨论与批判。这时政治形势较一两年前已有变化,文艺界正在批评阶级斗争熄灭论,以及写中间人物论等等。这篇文稿理所当然地上升为学术外衣下的阶级斗争。我这个责任编辑,受团内警告处分,下放山东龙口劳动,改造思想;副总编辑梅关桦受党内处分,调派参加山东海阳四清工作团。另一位刘副总编辑,工资由行政13级提升为12级 对于金德门的处分,若干年后得知:先在苏州中学批判,他不服;又组织几所中学的文史教师联合批判,达八九次之多,反复折磨,被定为“现行反革命”性质,再加上“历史反革命”,弄到农村监督劳动。过了一两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再次受到更残酷的斗争。在严重的压力之下,金德门的爱人因惊恐忧郁而患上癌症,病逝 平反 “四人邦”倒台之后,拨乱反正,冤假错案纷纷平反,金德门提出上诉。所在地区因为当时是中宣部授意的,不敢贸然处理。金先生把文章寄给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乔木。胡乔木阅后交给当时《历史研究》主编黎澍。黎澍马上派人到江苏调查此事。苏州市委和江苏省委表示,应该纠正;不过,当年有康生批示,而康的问题目前只传达到省部级,还要等一等。不久,康生的罪行逐步公开,金德门的处分便随之撤消。上海出版的《社会科学》杂志1980年第5期,全文刊发了金德门写于1964年的文章《金圣叹是不反动的封建文人》,等于为作者公开平反 80年代初,金德门先生从侧面得知我是当年文稿的责任编辑,且受牵连,于是把重新发表的文章寄给我,并将他的情况作了介绍。还告诉我,与他持同样学术观点的张绪荣也曾受批判,打成右派,现已平反,改名张国光,调湖北大学中文系工作。此后,我和金、张二位有了通信联系 1982年夏,我参加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