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脉泽研究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与运动学-南京大学科技处.PDF

利用脉泽研究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与运动学-南京大学科技处.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脉泽研究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与运动学-南京大学科技处

附件4 :2017 年度国家科技奖推荐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中文名:利用脉泽研究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与运动学 英文名:Study on the Spiral Arm Structure and Kinematics of the Milky Way with Maser Astrometry 二、推荐单位意见: 银河系结构和运动是当代天体物理中最具有挑战意义的研究课题之一。项目组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工作,在解决银河系大小和旋臂结构等天体物理难题方面取得突 破性的进展。 项目组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用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测量甲醇脉泽的三角视差和 自行,研究银河系旋臂结构和运动学性质这一开创性的学术观点。并首次通过技术 创新使射电天体测量精度达到10 个微角秒,天体距离测量可达到3 万光年,比传统 的光学天文视差测量精度高了2 个量级。项目组在3 个科学发现点:1.首次精确测 量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2.发现并精确测定银河系本地臂的形态和运动学性质;3. 发现甲醇脉泽是银河系旋臂最好的示踪天体上具有原创性,使直接测量银河系旋臂 结构成为现实。 项目获得了国内外同行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项目组的工作“开创了天文学 三角视差测量银河系内遥远天体距离的新纪元”和银河系结构研究领域的“里程碑”。 项目引发了国际天文学界利用三角视差测量天体距离的热潮,大大推动了银河 系结构的研究和射电天体测量学科的发展。 项目的多项科学发现都具有原创性,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并得到了国内外天文 学届的公认。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银河系结构可能是天文学中持续时间最长,但至今仍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有关银河系结构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大哲学家及天文学家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322 年)的卓著《气象学》。2000 多年来,天文学家苦苦追寻,仍未清 晰地勾画出银河系的结构。近20 年来,项目组成员潜心研究,利用一种新的技术和 方法直接测量银河系结构,对绘制银河系的真实面貌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1)发现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成协的甲醇脉泽(一种亮温度超过亿度,甚至万亿度 的宇宙激光)是银河系旋臂最好的示踪天体,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用甚长基线干涉仪 (VLBI)测量甲醇脉泽的三角视差和自行,研究银河系旋臂结构和运动学性质这一开 创性的学术观点。 (2)首次把复杂的VLBI 相位校准、实时地球大气延迟测量和相位参考技术结合起 来,使射电天体测量精度达到10 个微角秒量级(10E-5 角秒),天体距离测量可达到 3 万光年,这种新的有效的技术比传统的光学天文视差测量精度高了2 个数量级, 使得天文学家能直接测量那些目前传统光学天文无法测量的银河系旋臂上遥远天体 的距离。 (3)首次精确测定银河系英仙臂上大质量恒星形成区W3OH 中甲醇脉泽的距离,为 6360±40 光年,精度高达2%.这是有史以来天文学中对如此遥远的天体精度最高的 距离测量,彻底解决了天文界关于英仙臂距离的长期争论。另外,由脉泽的自行和 视向速度获得三维运动,可测定银河系的旋转曲线,使精确确定银河系暗物质分布 成为可能。 (4)发现并精确测定银河系本地臂的形态和运动学性质。该成果排除了天文界长 期以来认为本地臂是附属于主旋臂的一个刺的观点,标志着精确测量银河系旋臂结 构和运动已经成为现实。 距离是确定天体的物理量、化学性质和运动形态的最重要参数。距离测量的突 破,不仅促进整个天文学科的发展,还会涉及到自然科学各领域。同时,团队还获 得了银河系基本参数、旋臂结构和银河系旋转曲线等重要结果,向人们揭示了银河 系的真实面貌,有助于人们对星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认识。 2006 年,《科学》杂志刊载了以项目第一完成人徐烨为第一作者的封面导读论 文The Distance to the Perseus Spiral Arm in the Milky Way,这是为数很少 的中国科学家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出现在该杂志的封面上。银河系研究权威 Binney 教授在同期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全面评述了该工作的科学意义。他认为我 们的工作“开创了天文学中三角视差测量银河系内遥远天体距离的新纪元(a new era)”。银河系结构研究领域的专家Caswell 教授也在他的综述文章中评价我们的工 作是该领域的“一个里程碑(a landmark)”。 项目组于 2009 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本项目 7 篇代表性论文被 SCI 他引282 次,代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