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惕斋《笔记诗集传》于《诗集传》的继承与突破.pdfVIP

中村惕斋《笔记诗集传》于《诗集传》的继承与突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3月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Mar.2012 第20卷 第 1期 JOURNALOFSHANXIECONOMICMANAGEMENTINSTITUTE V0I.2O No.1 中村惕斋 《笔记诗集传》于 《诗集传》的继承与突破 口张 静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中村惕斋是 日本江户初期著名的汉学家,其 《诗》学专著 《笔记诗集传》在朱子学占主流思潮 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别样的姿态。于朱熹 《诗集传》既有全面继承又力求突破,反映出建国 初期的德川幕府 《诗经》学发展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日本;诗经;《笔记诗集传》;《诗集传》;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lA 【文章编号】1008—910l(2012)0l一0087—03 1 中村惕斋及其思想与创作 斋难兄、仁斋难弟。”惕斋笃学之甚,在学界影响之 中村惕斋(1629--1702),名之钦,字敬甫,号惕 大 由此可见一斑。 斋。据朱谦之先生言:“他虽少长于商人之家,而不 惕斋一生崇拜程朱,信奉宋学,是一位不折不扣 喜浮靡,先世住市中,厌其喧嚣,迁居闲静之处,杜门 的朱子学派代表人物。再传弟子露木高笃在 《刻讲 读书,论学谈文之外,不和人交际。”一生著述等身, 学笔记后叙》日:“昔者孟子没,圣人之学不传。有 《笔记诗集传》外 ,如 《五经笔记》、《诗经示蒙句 宋周程夫子出,续千载不传之续,以兴起斯文。至于 解》、《孝经示蒙句解》、《四书笔记》、《四书示蒙句 朱文公,遂全其功,以注四子,于是邹鲁之道,豁然如 解》、《四书钞说》、《读易要领》、《笔记周易本义》、 大明中天,朱子有功此道也。岂不大乎哉 !自是以 《笔记春秋胡传》、《近思录示蒙句解》、《小学示蒙句 来,志文公之学者众,然深信而不疑者,盖元明之间, 解》、《性理字义钞说》等五十余种。据 《名人忌辰 仅不过数人而已。于本邦,亦名师宿儒,不为不众, 录》上卷,以惕斋为贝原益轩门人,据涩井太室 《儒 然知文公之学,粹然不杂,实得其襟怀者,惕斋先生 林传》则为山崎圈斋门人,在学术界仍没有定论。 也。”在 日本朱子学派看来,朱子学是正宗的孔子学 据朱先生分析,惕斋应是益轩门人。依据有二:其一 术血脉的传承者。自朱子以来,日本能深谙朱子学 是二人学风相近,其著名的 《姬鉴》与益轩的 《女大 精髓,且纯粹的朱子学派代表人物就是中村惕斋。 学》模仿痕迹明显,其二,为人与益轩相似,皆闭门 虽作为再传弟子的露木高笃,不免溢美和夸大其词, 隐居,超然名利之外。惕斋虽置身世外,声名却播迁 然而从当时儒学名流对其的评价和惕斋本人的学术 于外。鸠巢做 《中村 氏五经笔记序》云:“闻洛下宿 成就判断,惕斋应在江户初期独尊的朱子学派中占 儒有中村惕斋先生,隐居讲经于家,一皆崇尚朱子, 有重要位置。 其于 《五经》、《论》、《孟》等书,皆有笔记,笃学之人 惕斋著述多以笔记称名,表明这些著作多在他 也。其后惕斋已没,京师之学大变,今三十年犹使人 阅读过程中,用笔记的形式思考写作而成。其博学 感慕先辈之风而不能 自已。”《先哲丛谈》四卷又记 洽闻,精通天文、地理、度量衡、礼典、乐律等,经学造 道:“惕斋少伊藤仁斋二岁,颉颃齐名,当时称 日惕 诣尤为突出,四书五经皆有笔记 ,如 《四书笔记》、 收稿 日期:2011一l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中日韩 《诗经》百家汇注”(IOZD1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 静 (1983一),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