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炮制之参考依据 - 安全药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材炮制之参考依据 - 安全药材

藥材炮製之參考依據 莊武璋博士 / 台灣必安研究所副所長 中藥炮製 中藥炮製 ,係指中藥材依醫療 、調劑 、製劑生產之需求 ,所進行的各種加工處理方法與 技術 ,歷來有炮炙 、修事 、修治之稱 。其中炮炙最早的含義 ,是指用火燒 、火烤加工的兩種 方法 。 “炮”依 《廣韵 》解釋 ,為 “裹物燒也”之意 ,相當於炒 、燙 。 “炙”依 《說文解字 》 為 “炮肉也 ,從肉從火” ,指直火加熱 、加液體輔料炒法 。 最早的中藥炮製方法是附記於藥材之 「腳註 」,如 “大黃 四兩 酒洗” 、 “厚朴 炙 去皮” 、 “王 , , 不留行 十分 八月八日採” 、 “豆 一升 醋蒸拌 暴于 三拌三暴三蒸熬 ” 。後逐漸提升其重要性 ,並有炮炙專論 。中 , , , , 藥炮製的歷史約可分為五期 : (一) 起始期(春秋戰國~唐代) 春秋戰國時代(B.C.770~221)的 《五十二病方 》,為中國最早的醫方 ,首載炮 、炙 、燔 、煅 、 細切 、熬 、酒漬等中藥炮製方法 。漢代(B.C.206~A.D.220)的 《內經》、《神農本草經 》也有關 中藥炮製的記述 。《傷寒論 》、《金匱要略 》記載了近百種中藥炮製方法 ,炮製技術已初具規模 。 南北朝劉宋時代(A.D.420~479)雷斅撰成 《雷公炮炙論 》,為中國第一部炮製專著 ,集秦漢至南 北朝歷代炮製經驗之大成 ,對炮製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唐代(A.D.618~907)的 《備急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逐漸豐富中藥炮製內容 ,《新修本草 》(A.D.659)是中國第一部國家藥 典 ,也是世界最早藥典 ,特別標示藥物炮製方法 ,是炮製技術受到政府保護的開端 。 (二) 技術形成期(五代~宋代) 宋代(A.D.960~1279)官方頒佈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提出對藥物要 “凡有修合 ,依法炮 製 …” ,將中藥炮製列為法定製藥技術 ,對推動炮製技術的發展和保證 中藥品質起了很大作 用 ,書中許多炮製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 (三) 理論形成期(金元~明代) 金元時代(A.D.1115~1368)對中藥炮製的發展較為突出的是理論研究 ,如王好古在 《湯液 1/16 本草 》對中藥炮製理論有重要的論述 。明代(A.D.1368~1644)陳嘉謨認為中藥藥效應貴在炮製 , 在 《本草蒙筌 》中系統地論述了若干炮製輔料的作用原理 ,如酒製升提 ,薑製發散 ,入鹽走 腎而軟堅 ,醋製入肝經止痛 ,米泔製去燥性和中 …等 ,對後世影響頗深 。李梴在 《醫學入門 》 提出 “凡藥入肺蜜炙 ,入脾薑炙 ,入腎用鹽 ,入肝用醋 ,入心用童便 ;凡藥用火炮 、湯泡 、 煨炒者去其毒也 …….” ,為後世醫學家所認可 。李時珍集諸家之大成 ,在 《本草綱目 》中專 列了 “修治”一項 ,先述前人記載 ,再記當時炮製經驗 ,最後談及個人見解 ,全面反映明代 炮製技術水準 ,至今仍為中藥炮製的重要參考資料 。繆希雍的 《炮炙大法 》是炮製專書 ,在 《雷公炮炙論 》的基礎上 ,增加了當時常用的炮製方法 ,提出了著名的 “炮炙十七法” 。 (四) 擴充期 清代(A.D.1636~1912)專論炮製的書籍首推 《修事指南 》,張叡將歷代各家有關的炮製記載 進行綜合歸納 ,詳載 232 種炮製方法 ,系統敍述各種炮製方法 ,條目清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