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杨世滨 在岁月中翩翩起舞.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世滨 在岁月中翩翩起舞

杨世滨 在岁月中翩翩起舞“针织从最初单纯的服装用品,已经逐渐在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中国针织协会理事长杨世滨说。针织行业迅猛发展,是纺织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其产品T恤、内衣、袜子等也多姿多彩地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在五光十色针织品漫天飞舞的今天,有谁还能记得当初“老三衫”、“前进袜”等诸多历史名词,而这一路程我们走了30年,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理事长杨世滨,请他给我们讲述这背后的故事。 不断前行的针织业 改革开放初~9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之前,针织行业是一个很小的、作坊式的行业,跟其他纺织行业相比,相对来讲是比较落后的,当时的针织行业主要生产设备是台车和棉毛车,国内几乎所有的内衣都是靠这两个机器制造出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针织行业从这一起点起步,当时的窘境可想而知。”杨世滨感慨地说道。 从建国到20世纪80年代,针织行业的产品基本以“老三衫”为主――汗衫背心、棉毛衫裤、绒衣绒裤。只满足于人们最基本的保暖、遮衣蔽体的需求,且所有厂家几乎全部只生产这三种。“针织品是以艺术品的形式进入中国的,由于当时的经济体制的制约,经济水平的低下,在人们基本生活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追求艺术是不可能的,大家穿的统统一样,而现在人们怕撞杉,当时我们的工艺质量很差,连小小的袜子缩水都解决不了,穿着穿着就往前缩了,我们戏称为前进袜。”杨世滨说。 对于商品极度短缺、完全不够供应的当时,最主要还是满足内需市场,出口极少。杨世滨给了这样一句总结:“我们生产什么,市场就百分之百接受什么。” 90年代中期~2005年左右 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个显著性标志,以前的针织行业叫做针复制行业,自此针复制行业一分为二,分化为针织和复制行业,复制行业即以后的家纺行业。 复制行业分开之后,出现一个加速发展,2001年针织面料出口更是首次超过进口。在针织产品开发上有很大突破,T恤衫、保暖内衣等开始出现。品种、花型、款式、功能性都有了很大提高。以保暖内衣为例,我国保暖内衣行业从1997年开始萌芽,1998年进入市场化运作,“保暖内衣”以其既薄又暖的显著优点而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一时间,“保暖内衣”成了人们谈论冬季保暖话题时所必定涉及的一个名词,其流行面之广,连一些业内人士也深感意外。之后几年保暖内衣又频频打出“概念牌”,从最基本的功能――保暖,到高科暖卡,再到现在的纤体保暖,这一步步的历程也是针织行业品种、功能性逐渐提高的一个缩影。 在这期间的1998年~2000年,纺织行业进行了3年的压力重组行业改造,压掉1000万设备落后棉纺锭,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国有资本由原来的7%~80%退到现在的不足5%,虽然经历了一次“阵痛”,但针织行业实现了由原来的数量增长到效益增长的转变,整个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06年至今 进入2006年后,中国针织行业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2006年针织服装的出口超过梭织服装100亿人民币,而在此前梭织服装的出口一直力压针织服装,这一数字到2007增加到1000亿人民币,针织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2007年的提速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附加价值的提高更是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杨世滨把它形容为“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期间,针织行业出现了几个比较大的成就,第一个成就是在市场的消费需求中,大量的民族品牌、内销品牌、自主品牌出现,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如七匹狼、恒源祥等。其次是目前我国针织行业几乎可以为全世界任何知名的品牌做贴牌加工。第三个成就是很多OEM外销企业上升到可以做ODM,并初步建立了标准体系、市场体系、设计体系和人才体系四大体系,目前我国虽然仍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但说明我们的加工水平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也是我们今后的长期努力的方向。”杨世滨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追求舒适、休闲、艺术感、个性化,而针织产品完全符合这些条件。劳动生产率继续加速提升,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也使得针织得到空前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1月针织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35.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3%;实现销售收入2727.13亿元,增长22.56%。2007年针织服装产量为107.03亿件,同比增长15.47%。针织行业投资热度不减,2007年规模以上针织行业实际完成投资232.03亿元,同比增长38.34%,高于纺织行业18.96个百分点。 从棉毛车到机电一体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机器设备相当落后,主要生产设备就是台车和棉毛车,国内几乎所有的内衣都是靠这两个机器制造出的。”中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