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民居漫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2月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Apr.2008 第24卷 第l期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College V01.24 No.1 佤族民居漫谈 石 磊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云南 普洱 665000) [摘 要] 佤族建筑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较能适应山地居住。 佤族的吊脚楼,虽受傣族建筑样式的影响,但仍然剐具特色。造型美观、功能完备、价格低廉、 经济实用,又能防潮防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理想的居所。加之佤族的建筑习惯是依山傍水, 不改变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十分和谐,属于环保型的建筑。 [关键词] 佤族;民居;建筑风格 [中图分类号]G95—05.“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059(2008)01—0015—04 建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了一定时 “鸡罩笼”。屋顶用草片铺盖,屋角装饰交叉角, 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 远看如大葫芦顶上插两支小牛角,形如古代的军 水平,综合反映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社会发展 师帽子而获“孔明帽”之美名,其伞罩锥体的外形 的历史见证。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文 顶部呈弧形,是葫芦形与塔形的完美结合,其结构 化习俗及生存环境,是形成不同民族建筑、地方建 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所独有,屋角的图腾崇拜装 筑风格的重要因素。民居建筑是民族历史文化的 饰的交叉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所罕见。 一 种载体,佤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了佤族文化 佤族村寨一般建在背山朝阳的山坡上,砍伐 的丰富内涵。 竹木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9月左右的“月黑” 佤族民居 时(没有月亮),据说这一时期采集的建筑材料不 佤族建筑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滋生蛀虫。建筑材料有竹子、木料、茅草等,平 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山区,其建筑风格较能适应 面布局多为椭圆形。分为两层,上层住人,底层作 山地居住。民族的创造性是非常伟大的,佤族人 圈养家禽及堆放杂物用,个别打铁户也在楼下设 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摸索创造出了适应山地居住 有风箱和打铁的一套工具。内隔2至5间不等, 的特有建筑——“干栏式”和“落地式”竹楼。佤 有卧室和客厅,客厅内设有火塘。墙壁和地板多 族人民长期刀耕火种,也常因气候、地质等原因需 是木制和竹编,因窗口较小,室内光线阴暗。屋外 要迁徙,加之民居建筑材料极易获得,因而搭建较 有一晒台,供晾晒谷物和衣物用。外墙多用竹席 简单,每隔3至5年就要重建。不过,这种建筑既 围成,利于通风散热,非常适宜当地气候。其结构 可抵御虫蛇侵害,又可防潮防湿避洪灾,由于材料 多采用人字木架,屋顶多为歇山式或四面坡,利于 和结构的原因,还利于通风散热。因为这种建筑 泻走雨水和增加散热面。这种结构简单,施工方 外形呈伞罩锥体,被人形象地称为“孔明帽”和 便,造价低廉的建筑,与亚热带的山野丛林环境相 ① 【收稿日期】2007—12—21 【作者简介】石 磊(1957一),男,云南昆明人,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副教授。 l5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融合,风格古朴、粗犷,具有浓郁的原始韵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