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剖析我国的“宗教旅游热”.doc
剖析我国的“宗教旅游热”|第1
... 一、我国“宗教旅游热”的主要表现
从旅游需求和产品供给的角度来看,我国“宗教旅游热”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参加人数多、游客组成广泛
参加宗教旅游活动的游客中,非宗教信徒占了多数。游客组成涉及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教育和职业背景的人群。宗教信众加上非宗教信众的游客,目前宗教旅游究竟有多大的规模,确实难以估计。但从下列一组数据中可以窥见其大概:
1997年11月15日,中国“五方五佛”之一的无锡太湖灵山大佛落成开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0万名信众和游客专程前来参加仪式,车流绵延达20余km(注:开光.灵山大佛网站(.lingshan..cm).2002年1月.);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去年接待游客167万余人次,创造了连续15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的好成绩;雪域高原的布达拉宫,2001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20万,接近2000年全年的接待量;2001年国庆长假,广州举办的“中国古代珍奇佛像展”引起了广州市民的极大兴趣,前来参观的市民达10万人之多。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佛像展延长1周(注:广州十万市民国庆争看千年佛像;杭州灵隐寺3年后扩大15倍;南京灵谷寺举办桂花节;除夕夜灵隐寺门票200元.佛教在线网站(.fj.).2002年1月.)。
2.活动内容多样化
由于市场需求的细分化,近年来宗教旅游活动也产生了多样化的趋势。根据旅游活动的目的,现已形成至少4种宗教旅游形式:
(1)宗教圣地朝觐旅游 参加者一般是宗教信众。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宗教信众的合法活动得到保护,信众的朝觐旅游发展很快,已经成为许多百姓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江浙一带,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老人排着队,背着黄色的香袋在佛诞日、观音诞等佛教节日去大寺庙进香,场景蔚为壮观。
(2)宗教场所历史文化参观游 20世纪下半叶,宗教世俗化的步伐加快。佛教、基督教等为顺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变革,纷纷提出民间宗教、生活宗教的号召,宗教的世俗化与社会的世俗化几乎同步进行,各宗教更多地关注并参与世俗社会的各项事业[2]。宗教界一再撩起自己神秘的面纱,直面社会各界大众。这为普通游客提供了了解宗教文化的机会。而宗教场所也往往扮演了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有形载体的重要角色。
(3)宗教文化学习体验旅游 这是针对特殊目的的学习者而举办的旅游活动。近年来,某些宗教机构团体为了扩大本门宗教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信众,或为了加强对特定信众群体的培养,结合度假、观光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旅游方式,组织短期宗教体验学习旅游。由于活动经历特殊,组织细致,而且常常有专门的经费资助,这种旅游方式受到欢迎。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河北佛教协会承办的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营活动每年举办,到2001年,已连续举行9届。这类佛教夏令营的参加对象主要是大、中学生和社会青年。
(4)宗教胜地修心养性度假旅游 宗教通常都有慰藉心灵、平复情绪的作用。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家庭、感情各种矛盾把许多人压得难以喘息,“身累、心更累”。一部分旅游者挑选到宗教胜地进行度假。如在佛教胜地坐禅听钟、吃斋念经,在道教胜地沐浴神光、修丹练气,既恢复体力,又恢复心力,达到彻底放松,彻底恢复的度假目的。虽然这种度假方式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新建项目多,规模大,投资大
宗教旅游项目开发风险小、回报高。在旅游界和宗教界的共同推动下,10年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修寺庙建佛像的热潮。已有的宗教建筑被修复、扩建,新的宗教项目纷纷涌现[3]。在旅游项目“有仙则灵”的经验指导下,一些新开发的旅游风景区和度假区也在试图沾点“仙气”,大打宗教牌。
宗教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热潮不断升级,出现了追求大规模大投入、追求轰动效应的新趋势。追求高大、追求规模,既能制造新闻效应,满足旅游者的猎奇心理,又体现了宗教的庄严感和神圣感,反映出宗教的繁荣。
最典型的是在各地兴起的巨型佛像的修建热。浙江普陀山观音,1997年落成,高33m;无锡灵山大佛,1997年建成,高88m;广东西樵山观音1998年建成,高61.9m;三亚南山的南海观音铜像,预计2003年建成,高108m;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青铜立像,高99m,连同底座高155m。另外还有已列入计划的四川乐山大佛的修缮扩建工程、辽宁广佑寺的樟木坐佛等等(注:中国著名观音佛像.海南三亚南海海上观音功德基金会网站(.orientbuddha.org).2002年1月.)。这些大型宗教旅游工程个个规模宏大,投资动辄数亿。
以寺院或佛像为核心的宗教旅游区占地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杭州市著名的佛教圣地灵隐景区,其规模3年后将比现在扩大13至15倍。整个工程项目共投资7.9亿元人民币。新灵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