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台湾青年对鲁迅接受(下).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分台湾青年对鲁迅接受(下)

部分台湾青年对鲁迅接受(下)三、 “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鲁迅与台湾、华文世界 一位学生说,我们“在这样的时刻”一起“重新和鲁迅见面”,是别有意义的:因为此刻的台湾“充满荒谬,又自我感觉良好”,它迫切需要新的精神资源。(陈幼唐) 于是,就有了相关论述―― 台湾需要重建批判传统 一位学生这样谈到鲁迅的意义:“有这样一个作家、思想家,时时地为其谋事,时时地在旁批判,务求让整个国家走向进步的道路:中国何其幸运!有这样一个思想导师(即使他自己并不认为),为青年点起一盏明灯,时时提醒青年要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同时却也要不断批判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否合宜,是否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贡献:中国的青年何其幸运!”在这位学生看来,鲁迅也属于台湾,而且今天的台湾正需要鲁迅。因为―― “今天的台湾,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批判传统。自解严以来,对于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盲从,让台湾人欠缺反思这些制度的能力。讽刺的是,民主的基本,正预设人人都能思考,都要能想方设法地为国家谋事,并且能够彼此沟通,寻求意见的最大公约数,在妥协中形成共同的集体意识。执政的政府正是这样的集体意识的实体展现,其政策是集体意识的具体表现。拥有具备思考力的公民,能够形成集体意识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民主社会,其投票才真正具有民主精神,否则便只像是小学生选举班长一样,在大家都不认识的情况下乱选一气,票多者为王,票少者为寇,这并非民主。 “这正是鲁迅在台湾社会所能扮演的角色:鼓励知识分子勇于进行批判,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去批评社会上众多不能忍受的乱象,去批评政府狗屁倒灶的决策行为。最重要的,就是成为提醒的力量,提醒这个社会,我们目前所行的制度,无论是经济上的,抑或是政治上的,虽然都颇有可观之处,却也都有无法突破的障碍与瓶颈。一味地沿袭旧有的制度,并不能带我们重返经济奇迹时代。相反地,不能认清台湾的全球经济地位已经改变了的事实,开始重新寻找台湾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的话,我们只会不断地面临更大的经济灾难,而非持续进步。制度需要的是反省、检讨和辩论,而非无谓的辩护,才可能去进步。要找到更适合我们的制度,或改善现有的制度,都需要将各种可能性纳入思考,而非单从欧美现有的发展区寻找可能性,否则便只会不断重演欧美的悲剧。而鲁迅正能提供台湾人一种以往所缺乏的思考方式和批判传统。”(张祖荣) 应该说,这些分析和看法都是很有见地的。 一位学生以鲁迅的眼光看当今台湾的学院与知识体系,就发现了“庞大的资本主义籍着全球化已扩散到大多数人的心中,而不论你接受与否,这种以追求自己最大化利益的学问,正以一些正当的知识传播而侵入学院”,“一边提倡经济生产,一边破坏着美丽的台湾;同时一边高喊着人文与科学并重,一边打压着没有金钱生产力的学科。我们的价值观慢慢被改变,重视思考与精神层面的东西被剥夺,人最后剩下了什么?”于是,鲁迅的《学界三魂》《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都成了当今台湾学院、社会的真实写照:“学界官气弥漫,顺我者通,逆我者匪,官腔官话的余气,至今还没有完”,学院的学者完全被政党政治所操弄,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成了“官”(执政党)与“匪”(在野党)的附庸。而鲁迅所说的“对下为主,对上为奴”的病态早已弥漫于学院与职场,学院更成了“聪明人”的集中地。“金融海啸后,人们的奴性更加深化”,鲁迅描写的“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说苦”,“傻子想替他出头,却反被奴才认为是盗匪”的悲喜剧更是在学院、公司轮番上演。鲁迅如此“神准的预言”,“让人惊骇”不已。(林思晴) 另一位学生也由鲁迅的《变戏法》“联想起台湾的选举,这种变戏法的政治手段,绝对比鲁迅当年看到的现代史有过之而不及”。而台湾的媒体也在“变戏法”,而且花样百出,不断地制造、培育出越来越多的“看客”。(范华君) 很多同学都谈到,“吃人文化”依然存在于台湾社会,人的被奴役、被残杀、被吞食的现象到处都是,只不过我们把它“道德化,审美化,合理化,娱乐化”了,这也足以证明,我们沉溺其中,“陷得太深”,而又完全不自觉,“这是令人悚然”的。(蔡承?) 如一位学生所说,“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铁屋子”(卢静美)。问题是,今天的“铁屋子”上面的涂饰太多,以致我们身在其中而毫无感觉和知觉,这就需要鲁迅式的批判眼光,穿透涂饰而看到真相。这就是许多学生读了鲁迅著作之后,要呼唤鲁迅批判传统的原因所在。 面对台湾左翼传统的困惑 其实,这样的批判传统在台湾是存在的。好多学生在作业里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陈映真,提到柏杨,也有学生提到陈芳明。但是,在面对台湾左翼传统时,这一代学生中有一些敏感者遇到了双重的困惑。一位学生在他的两次作业里,有一个明晰的说明,只是不知道他的精神历程有多大的代表性。 他对自己的精神历程是这样描述的:“我们这一世代台湾青年所面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