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喉罩在院前心肺复苏中应用
喉罩在院前心肺复苏中应用【摘要】 目的观察喉罩在院前心肺复苏中建立紧急通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05年 7 月至2010 年12月140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简易呼吸器,观察组70例采用喉罩。对比操作的难易程度,操作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结果 喉罩行机械通气操作简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复苏成功率14.29%,高于简易呼吸器手控呼吸组(5.71%,P90%。④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或眼球活动。?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喉罩组 操作均一次成功,平均操作时间需(28±11.5)s,2例误吸。复苏后循环恢复10例复苏成功率(14.29%)。所有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入院转入ICU后均由麻醉医师改为气管插管,继续治疗。?
2.2 简易呼吸器手控呼吸组 平均操作时间(12±3.5)s,复苏过程中发现17例(其中饱胃15例)口腔内有胃内容物,5例误吸,7例胃扩张。复苏后循环恢复4例,复苏成功率(5.71%)。所有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入院转入ICU后均由麻醉医师改为气管插管,继续治疗。?
3 讨论?
尽早尽快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人工通气,是院前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口对口呼吸虽然有效,切实可行,但实际上操作极少。研究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现场复苏人员不愿意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担心被传染肝炎和艾滋病[2]。而常用简易呼吸器,简便,快捷,无创。本组平均操作时间(12±3.5)s,一般球囊充气1000mL,足以使肺充分膨胀,但急救中挤压气囊难保不漏气[3],有效通气不能保证。本组复苏成功率5.71%。使用正压通气,易使气体进入胃肠道,随之而来的是返流和误吸。本组5例误吸,7例胃扩张。气管插管是急救复苏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解剖或病理等因素,即使训练有素的麻醉科医师,失败率仍达0.5%~3.5%[4], 院前受环境因素影响气管内插管难度大,成功率不高,在心脏胸外按压的同时做气管内插管难度更大,会延误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的时间。反复操作失败延误抢救时机,引起家属的不满[5],导致医疗纠纷。在心肺复苏中应用喉罩(LMA)是由英国医生Brain于1981年根据解剖成人咽喉结构所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是介于气管插管和面罩之间的特殊人工气道,LMA自1998年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发现LMA在气道管理上优于面罩,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对心血管的影响比气管内插管小。目前喉罩除了作为通气道被普遍用于全麻术中呼吸道的管理外,还用于急救复苏气道的处理,与面罩相比,喉罩气道通气更安全可靠,虽然不能绝对保证能防止误吸,但实践已经证实,喉罩与面罩相比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误吸也很少见[6],本组2例误吸。与气管插管相比, 喉罩置入简单[7]。可于数十秒钟内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本组全部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操作时间需(28±11.5)s,从结构上,其通气导管的前段和声门近似于一条直线,而且它的置入不需进入声门内即可建立良好的通畅气道,由于置入时不需显露声门,医生容易熟练掌握。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本组复苏成功率14.29%。临床实践证明喉罩可安全地应用于心肺复苏中,但长时间应用可能由于通气罩长时间压迫喉部黏膜,造成喉黏膜缺血损伤,此外,在喉罩插入过程中要防止胃胀气、胃内容物反流等。?
参 考 文 献?
[1] 邵孝洪.现代急诊医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8.?
[2] Melanon SW, Ogara K. EMS provider reluctance to perform mouth-to-mouth resuscitation. Prehosp Emerg Care, 2000,14:48.?
[3] 沈洪,武建军.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13):3.?
[4] 张汉湘,徐际盛.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临床应用的体会.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44.?
[5] 田斌斌, 曹新建.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罩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 (4):305.?
[6] 肖华鑫,肖平.插管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九江医学,2007,22(1):38-39.?
[7] 张茁,魏海苓,马璋茹. 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4):592.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