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经济法教程 煤炭工业出版社.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章   法 律 概 说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 一 、法 的概念 法 ,在古代汉语 中写作 “灋 ” 。东汉许慎 的 《说文解字 》对 “灋 ”有 如 下 解 释 :“灋 , 也 。平之如水 ,从水 。 所 以触不直 者去之 ,从去 ”。据考证 ,其含义如下: ① 通 刑 。 由“井 ”与“刀 ”两 部 分 组 成 。“井 ”指 井 然 有 序 ,井井有条 ,含有秩序之意, “刀”既有解剖理顺 的作用 ,又有 强制 的功能 。说 明法首先是一种整体秩序 ,是具有强制性 的行为 规范 。 ②平之如水 ,从水 。指法如水均平 ,不偏不倚 ,即应是公平 的。 所 以触不直者去之 ,从去 。 为神话传说 中的独角神兽 , “性忠 ,触不直 、咋不正”,善断狱决讼 。对于 “不直者 ”以被 触为应受惩处 。由于 具有神性 ,因此它 的判断和处理也应该是 公正的、准确 的。与法紧密相联 的律 ,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 “所 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故曰均布”。 “均布 ”是古代调节音律 的工具 ,说 明律具有纠偏止歪 的作用 。它能将杂乱无章 、混乱不 堪调理成整齐划一 、和谐有序 的状态 。在西方语言 中,诸 多语种 关于法一词 的含义也往往是和公平 、正义 、秩序 、权利联系在一 起 的。由此可见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只要是存在人类文 明的 地方 ,人们对于法 的理解都存在着一种共 同的理性认识和善 良愿 望 ,即赋予法 “公平 、正义 、秩序 ”基本 的 内在规定性 。这正如 恩格斯所说 “法学在其进一步发展 中把各 民族和各时代 的法权体 系互相加 以比较 ,不是把它们视为相应经济关系 的反 映 ,而是把 第 2 页 它们视为 自身含有 自己根据 的体现 。比较都是 以具有某种共 同点 为前提 的。这种共 同点表现在法学家把这些法权体系 中一切多少 相 同的东西称为 自然法权 。而衡量什么算是 自然法权和什么又不 算是 自然法权 的标准 ,则是法权本 身最抽 象 的表现 ,即公平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 页 )。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有其产生和发展 的历史 。根据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 它的产生是 同私有制 、阶级的产生 ,原始 氏族社会 的瓦解 、国家 的产生紧密相联 的。恩格斯指 出:当社会发展到某个很早 的阶段 便产生 了这样一种需要 ,需要把每天重复着 的生产 、交换 的规则 固定下来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 ,后来便成 了法 (《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第 页)。这段论述首先说明了法是由原 始社会 的习惯转化而来 的。在原始社会存在着大量 的习惯来规范 社会成员 的行为 ,调整社会关系 。虽然这些习惯也具有一定的约 束力 ,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 的法 。因为这些习惯主要是靠社会成 员 内心形成 的信念和外部舆论及 氏族首长个人 的威信来保证其实 施 的。只有在后来进入 了阶级社会有 了国家之后 ,才 由国家强制 力作为保障其实施的后盾 ,由此,这些习惯 “便成了法”。其次, 这段论述还揭示 了法 的内容及其本质是 由什么来决定的。法 的内 容是 由人们赖 以生存 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利益和需要 的体现 , 法 的本质是 由这些利益和 需要决定的社会成员的整体意志并 以国 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 。 “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 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第 页)。全体社会成员作为整个人类的组成分子,无论 其生物性 的需要还是社会性 的需要都有共 同之处 ,在一定的物质 生产方式条件下发生的利益也具有共 同之处 。但是在阶级社会中, 由于存在着阶级的对立与差别 ,不 同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往往是相 互冲突的,法律 的本质不会体现为超阶级的所有社会成员、所有 阶级的意志 ,而更主要地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