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单元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3.ppt

第四单元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3.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3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 (1)概念:人类从事 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 。 (2)类型:按性质和规模不同分为 和 。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表现:对聚落的 、分布、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生产和生活 房屋建筑 各 种设施 城市 乡村 类型 规模 基础知识回顾 (2)我国村落 区域 北方平原区 南方丘陵区 规模 形态(空间分布) 、 相对 人口 较大 较小 团聚型 棋盘式 分散 较多 较少 “丽江古城” 地形类型 平原地区 丘陵山区 聚 落 特 征 规模 较大 较小 形态 团聚型、棋盘式格局,分布较集中,形态较规整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形态往往呈带状 人口 较多 较少 高频考点讲练 案 例 分 析 聚落 名称 半坡 村落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兰州 分布 地形 河谷阶 地上 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 黄河谷地 成因 接近水 源,避 开洪水 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 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河谷,并沿河谷向外围扩展,发展成带状城市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地区 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多分布在绿洲上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南方丘陵山区 北方平原地区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很大: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 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 特别提醒 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除地形外,还包括河流、气候、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交通条件、科学技术等;政治因素往往指政治中心的变革(如迁都)。 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大部分城市都分布在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并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如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2.热带地区的地形通过影响气温进而影响城市分布,故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凉爽的高原上。如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3.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在寒带地区,由于气候严寒,不适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聚落也极少,如西伯利亚平原。 【训练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诗人描写的乡村具有怎样的规模和分布特点? 【解析】“山重水复”是关键词,说明诗人描写的是山村聚落,受地形条件限制,乡村规模较小,分布零散。 答案:规模较小,分布零散。 【训练2】读我国某假想地区等高(深)线(单位:m)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角度分析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河流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请分析图中甲处形成港口城市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示直接读出聚落的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要从地形、交通、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在河流弯曲处,一般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港口要建在水深的河岸。 答案:(1)分布特点:沿河、沿海分布;分布于河流凸岸。 形成原因:沿河、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河流凸岸是沉积岸,利于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安全。 (2)地处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 高频考点讲练 平原缓丘 山地 线路走向 弯曲程度低,总长度小 弯曲程度高,总长度大 线网密度 大 小 分布格局 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高,路网密度大,交通线路一般呈网格状分布 分布在山间盆地、河口垭口处,多呈“之”字形分布 交通线路选线原则 (1)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 (2)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3)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交通线路修建时,对不可避开的不利地形,利用科技手段加以克服,如过高山可修建隧道;横跨山谷建桥;高山生态环境脆弱区以桥代路,尽量减少对地表的破坏等。 温馨点拨 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