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大型质子碰撞加速器(LHCLargeHadronCollider.DOC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大型质子碰撞加速器(LHCLargeHadronCollider.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大型質子碰撞加速器(LHC, Large Hadron Collider)即將於今年夏天運轉。質子束會在兩環真空軌道內被加速到7 TeV的能量,然後在四個巨型實驗探測器的中心交叉,質子碰撞時會達到14 TeV的中心能量。這是人為物理實驗從未達到的能量領域。是否能觀測到尚未為我們所知曉的物理反應,是極為令人期待的。 圖一:LHC加速器的偶極超導磁鐵的組裝照片,每節長14.2米,總共用了1232節磁鐵。 當兩個質子反向碰撞的一瞬間,質子內的許多夸克是依不同的物理反應強度與機率與另一質子的夸克產生交互作用。我們所知曉的粒子物理反應概稱為粒子標準模型,其理論基礎規範了基本粒子之間的電磁與弱作用。LHC加速器有兩個主要的實驗探測器,依其探測器內磁場的設計方式取名為ATLAS(超導環場探測器,A Toroidal LHC ApparatuS)及CMS (緊湊渺子螺旋場探測器,Compact Muon Solenoid)。每個實驗都有超過兩千位來自世界各國的物理科學家參與。台灣的研究人員也分別參與了這兩項大型國際科研計畫。ATLAS探測器的光纖數據讀出的光學電子元件是由中央研究院人員設計製造的。CMS探測器內有一對”前端電磁量能儀”(pre-shower calorimeter),其中有中央大學及台灣大學製作的矽晶偵測片及數據讀出電子電路等。 LHC加速器與實驗的建構,必須要克服許多技術上的困難。為了提高質子的能量與密度,加速器使用的超導磁鐵是磁鐵設計的極限。質子是以光速成串在27公里周長的真空環內飛行。為了提高碰撞機率,在碰撞點附近的質子束(約有1011個質子)會被四極磁場擠壓到如一根髮絲般的截面大小;穿越密度在第一年運轉期間會逐漸提升到1033/cm2s,每一次質子束交叉約會有兩個質子碰撞事例會發生。 圖二:ATLAS的量能儀被推進環場磁圈結構之前所拍攝的照片 圖三:LHC加速器有兩個環偶極磁鐵,質子束是反向環繞著。當質子束在碰撞點交叉而過時會有碰撞事例發生。質子內的夸克之間因電弱作用及強作用而發生交互反應。 在LHC的質子與質子碰撞事例發生時,有一對夸克會發生交互作用與質能轉換而產生許多粒子,這些粒子衰變及裂解成更安定的粒子。當他們穿過探測器材質時會與穿越的物質發生電離作用,而逐漸丟失能量最後滅解成平常的粒子(如光子,電子等)。因此探測器的結構是盡量使用輕巧,有電荷測量能力的材質。矽晶二極體便成為最佳的選擇。當帶電粒子穿出極薄的真空管壁進入實驗探測器,最先遇到的是類似數位相機的CCD晶片的”像素測量晶片”(pixel detector),其後是一層又一層的矽微條二極體晶片所組成的”帶電粒子軌跡探測器”(silicon tracker)。穿越過軌跡探測器之後遇見的是”電磁量能儀”(electro-magnetic calorimeter),大部分的粒子會在量能儀裡釋放所有的能量而滅絕,高能量的緲子(muon)有很大的機率會繼續穿越進入”緲子能譜儀”(muon detector),緲子穿越物質的特性是LHC實驗非常倚重的指標性測量。 像素探測器與軌跡探測器量測的電荷訊號必須傳輸出來,傳統的作法是佈置電纜。然而以LHC探測器的規模來估算,銅纜電線將無法達到實驗要求:1.銅材厚重,阻擾軌跡探測器的測量精度;2.平行電纜之間訊號會互相干擾,及訊號隨電纜長度衰減。因此ATLAS及CMS實驗都採用先進的光纖數據傳輸系統。中央研究院的研發人員,結合了台灣的科技產業,適時的給ATLAS實驗開發出一系列獨特的光電子模組,完整的佈建了ATLAS實驗的數據傳輸網絡。這些光電子模組,採用了台灣光環科技公司的面射型雷射晶體(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及光二極體(PIN diode),依需要切割成單顆及12顆的晶條,在台灣捷耀科技公司的生產線上製作各種不同式樣的光電子模組;與矽微條二極體晶片連結的軟版模組也是在台灣製作的。這些光電元件與其他國家製作的探測器晶片模組最後是運送到英國拉賽福艾普頓實驗室Rutherfrd Appleton Laboratory)組裝成完整的軌跡探測器。 圖四:連結光電子元件及矽微條晶片模組的軟性電路版 圖五:組裝完成的一圈矽微條軌跡探測器 圖六:(左)安裝12顆面射型雷射的電路結構;(右)安置了12顆光二極體與驅動器的收訊模組 中央大學為CMS前端量能儀製作的矽晶二極體探測器是另一例成功的產學合作研發項目。中央大學最早是與工研院一起開發大面積的矽微條晶片。CMS要求的二極體晶片為了要因應輻射損壞後的操作條件,二極體的反向偏壓需要能維持到500 Volt,因此有極為嚴苛的製程要求。中央大學為CMS製作了1000矽晶片,台灣大學則是製作了其後端的讀出電路版。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