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现代民歌与教师素养-台北教师研习中心.PDF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现代民歌与教师素养-台北教师研习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興 教 育 摘要 專 於 孔子重視 「詩教」,認為道德的興發乃是 「興於詩、立於禮 、成 論 詩 於樂」的人格圓滿發展的歷程 ,在儒家的學說中,禮與樂是相互為 、 用、彼此互補的。中國傳統的音樂審美觀點向來以 「和」為中心 , 立 將音樂藝術看成是一種認識真理、窮極人生的途徑 。現代民歌繼承 古時民歌 「情發於中,聲應於外」的精神 ,加上時代動盪、世道人 於 心的淬煉 ,歌中蘊含著濃厚的 「賦、比、興」。教師扮演著傳道、授 禮 業、解惑的角色,教師的人格養成與生涯發展 ,可經由 「興於詩、 立於禮 、成於樂」的路徑進行鋪陳,而現代民歌反映著當代知識份 、 子對時勢的譏諷 、讚頌與期許 ,正足以彰顯教師與時代環境的對話 成 所應具備的素養與態度。 於 關鍵詞 :興於詩、立於禮 、成於樂、現代民歌 、音樂精神 樂 壹、前言 - - 孔子重視 「詩教」,認為道德的興發乃是 「興於詩 、立於禮 、 現 成於樂」的人格圓滿發展的歷程 。在儒家學說中,禮與樂是相互為 代 用 、彼此互補的 ,這裡說的 「禮之用 ,和為貴」的 「禮」,是包含 「禮樂」而言的。孔子創建儒家的音樂理論體系 ,充分肯定音樂在社 長 院 院 學 育 教 身 終 兼 授 教 系 學 理 管 政 行 學 大 新 歌 民 世 / 淳 志 邱 會及政治生活的作用 。在音樂內容與藝術形式的批評標準上 ,孔子 把音樂內容的 「和」放在第一位 ,而對於藝術形式之美 ,則放在次 與 要。中國傳統的音樂審美觀點也以 「和」為中心 ,這對中國的音樂 發展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 ,亦即將音樂藝術看成是一種認識真理 、 教 窮極人生的途徑 。從孔子論詩中,我們可以察覺到孔子對 《詩經〉 師 並不停留在文意及技巧之分析 ,而是導向人格性之理解與闡發 (蕭 羲玲 ,1999 :198 )。 素 古時民歌可以溯自各民族的傳統歌謠 ,先祖的創作藉著口傳 養 心頌 ,而 「詩形於樂 、情寓於聲」。現代民歌繼承了這種 「情發於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