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康生态泥鳅养殖可控技术新
健康生态泥鳅养殖可控技术
一、生物学特点:
(一)、生活习性
底栖类 泥鳅属于问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沟渠、塘堰、湖泊、水田等软泥多的水体浅水区,或是腐殖质多的淤泥表层。一般情况下,几乎不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
喜温性 泥鳅适宜水温为15~30oC,最适水温为23~28oC。当夏天水温超过35oC,冬天水温低于10oC,或枯水期池塘干涸时,泥鳅会潜到20~35里面深的淤泥中休眠。在休眠期间,只要泥层中稍有水分湿润皮肤,就能维持其生命活动。
善逃逸性 泥鳅很善于逃跑。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杯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一夜跑光。因此,养泥鳅时要加强防逃的安全管理。定期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确保排水渠通畅,防止鱼池溢水,不给泥鳅外逃的机会。
耐低氧性 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泥鳅幼鱼的窒息点为0.48mg/L,成鳅的窒息点为0.24mg/L。(适合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和便于运输)
厌光喜暗 泥鳅被不喜欢较强的光照,白天大多数潜伏在水底,傍晚以后才处理觅食。人工养殖野生采捕的鳅种须进行驯饲,使之逐渐适应白天摄食。养殖池塘应为你泥鳅建造遮阳和躲藏的场所。
(二)、食性与生长
喜爱食物 泥鳅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水中的泥沙腐殖质、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各种水藻、枝角类、桡足类、轮虫、水生昆虫的幼虫及水生寡毛类原生动物等。在全场为3~5厘米时,喜食腐殖质,其次为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食物团中,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例高达70%左右,生物饵料只占30%。全场5~8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水蚯蚓等,偶尔也食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当全场8~10厘米时,食性片咋,主食大型浮游动物、碎屑、藻类和高等水生动物的根、茎、叶子,也食部分微生物。
饲料要求 泥鳅在不同水体和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食物也有差异,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满足幼鳅饲料要求。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食这些鱼类的粪便、饵料残渣,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摄食与生长 泥鳅的摄食量一般都比较大,随着个体的增大,一次饱食量占体重的比例逐渐降低,一次饱食时间逐渐延长。相反的,日粮占体重的比例则有随着个体增大而升高的趋势。泥鳅在一昼夜中有两个明显的设施高峰,即在7~10时和16~18时,早晨的5时前后有一个摄食低潮期。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刚孵化出的鳅苗体长约0.3厘米,生长1月可达3厘米左右,再生长1个月可达5.5厘米左右。当年的泥鳅可以长至10厘米,体重9.6克以上,达性成熟。泥鳅苗种生长的危险期是3厘米左右,在这个时期,如果缺少适口的食物,或经长途运输造成体质衰弱,就会引起大量死亡。
(三)、泥鳅苗种的培育
1.放养前准备
池塘清整 泥鳅放养前10天,清蒸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动池底淤泥。灌水至10厘米深,每10平方米用1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敌害动物,达到消毒目的。
蓄水施肥 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kg或人畜粪肥5kg;或每立方米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还可施用有机鱼肥即微生态制剂,一般每立方米3~5克。
池水以黄绿色为好,这种颜色水质基本符合肥、活、嫩、爽的要求。鳅苗在孵化后15~20天有一个适应肠呼吸的过程,在泥鳅幼苗期即鳅苗会出现在水面吞食空气之前,池水中的溶氧必须充足,否则,会出现鳅苗因泛池而死亡的现象。
苗种投放
鳅苗质量鉴别
看体色
看活动能力
看种群组成
看逆水游动
看挣扎能力
放养密度 泥鳅苗虾塘时间为每年5月,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投苗密度1500~2000尾/㎡。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oC,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
养殖效果比较
近几年,从事泥鳅人工养殖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虽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是,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和单位面积的产量仍是制约泥鳅养殖的瓶颈。生长中发现,泥鳅苗种的成活率与其下塘时的个体大小有较大关系。无论是野生鳅苗还是人工繁育的鳅苗,在放养5~7天内,可能出现大批死亡现象。放养时间越晚,水温越高,泥鳅苗种越容易发病致死,规格大小不同,死亡率也有变化。体长3~5厘米的鳅种,成活率最高。
刚放入的鱼苗以浮游动物为食,可不投喂饲料。2天后开始喂豆浆,早晚各一次,开始每10万尾日投0.5千克黄豆磨成的豆浆,以后逐渐增加。鳅苗下池3~5天后再施追肥。水温较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