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76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76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7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补肾益气活血方剂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胸片、血脂、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等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血压、心率等的变化。结果 补肾益气活血法缓解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5.5%、改善心电图方面的总有效率为56.6%,与对照组比较均P0. 05),具有可比性。上述入组对象均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感染者以及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口服消心痛片10mg,每日3次,肠溶阿斯匹林片75mg,每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气活血方剂,组方:黄芪20g,党参20g,炙甘草15g,山药15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熟地黄15g,黄精15g,当归12g,丹参30g,川芎10g,枳壳15g等。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停用其它扩冠、降脂等药物,但在心绞痛发作较重时可临时常规应用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及吸氧等。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进行有关检查化验,包括心电图、胸片、血脂、肝肾功能及血尿便三大常规等,并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以及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同时在观察期间如实记录患者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
1.4 统计分析:
资料统计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定性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与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3]。
2.2 症状疗效: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u=2.803,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 )
治疗组(n=76) 对照组(n=76)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HR(次/min) 91±22 82±17*▲ 93±16 89±18
SBP (mmHg) 164±19 140±13*★ 156±20 151±17
DBP(mmHg) 95±17 74±14*★ 92±15 87±1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见表4。
表4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mmol/ L, )
治疗组(n=76) 对照组(n=76)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CHO 5.15±1.01 4.62±1.15*▲ 5.19±1.14 5.05±1.14
TG 2.11±1.07 1.69±0.91*▲ 2.06±0.88 1.99±0.82
LDL-C 3.54±0.74 2.89±0.73*★ 3.55±0.81 3.40±0.95
HDL-C 1.16±0.23 1.36±0.32* 1.21±0.37 1.25±0.43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在男性40岁、女性45岁以后发生率明显增高[1]。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虽其病因可有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等各端,但其根本则在于年老体虚;而其病位虽在心,但与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4]。《内经》云:“女子……七七,任脉虚……丈夫……五八,肾气衰”,然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命之根,封藏肾精而内涵元阴元阳,肾虚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人到中年则肾气渐衰,而肾阳不足,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心阳虚衰、胸阳不振,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或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使心阴亏虚、虚火内生、伤津耗血,脉道失于润泽,血行粘滞而瘀阻心脉,或肾精亏乏,则精血不能互化,血无所生,血脉空虚而心脉不畅,皆可致心脉痹阻而发为本病。因此,其病机关键在于心肾气虚、瘀血阻滞,本在心肾为主,标以血瘀多见,故在治疗上须温濡肾之阴阳,益心气、温心阳、通心脉,强调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故从“补肾益气活血”立法组方,其中黄芪、党参、炙甘草、山药补益心肾之气,肉从蓉、巴戟天、熟地、黄精补肾填精,当归、丹参、川芎、枳壳行气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标本同治,共奏“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之功,使肾精渐充,气血阴阳得复,心得濡养,心气旺盛,胸阳振奋,血脉畅通,则胸痹心痛渐愈。
在本研究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