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学与文化的契合点--评关四平博士《中国古代文学丛论》.pdfVIP

探寻文学与文化的契合点--评关四平博士《中国古代文学丛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寻文学与文化的契合点--评关四平博士《中国古代文学丛论》.pdf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 探寻文学与文化的契合点 ——评关四平博士《中国古代文学丛论》 王 立 关四平博士新近面世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文学丛 枯燥文字,何以评述?其实,问题在于如何把握主客观二者 论)(大连出版社1999年13月出版,以下简称丛论)。作为的辩证关系。丛论)一书的著者,在这方面处理较为适度, 一部求实创新的力作,是古代文学界的又一丰硕成果。(丛 给人以可操作性方面的颇多启发。从丛论所选取的典型 论)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论述中国古代诗歌、戏剧和小说 个案来看。著者对士人的文化心理、人格命运颇为关注,尤其 的有关问题,收有其二十二篇论文,是著者近年来科研成果 是人格高尚、品行峻洁之士如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关 的结晶。其中有一个基本思路贯穿全书,即作者力图将古代 汉卿、李白、柳宗元、陆游、辛弃疾等人,更受著者青睐,字里 文学研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上透视之,努力从各种角 行间不无“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主观情致倾注,可以 度探寻文学与文化的契合点。希冀从文化视角看文学,以挖 说言此意彼,寄寓着著者的人生思考、人格理想与审美价值 掘其深层底蕴;亦能从文学侧面管窥文化,以见其精髓。这 取向。这也就激发了著者的研究热情。促使其对一些问题重 种探索精神与研究思路是有启发意义的。 新思索,从而得出新的见解。如对关汉卿玩世心态与散曲玩 作为一部扎实严谨的学术著作,丛论一书主要有如下 世内容的评价,就超越了学界的通常的贬低倾向,为其重新 几个特色: 进行文化品位界定。充分肯定其审美价值。再如对贾雨村、 1.切口小。开掘深。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之关系是 贾政等红楼人物的论析,在对其封建士人身份的认同与定位 难度颇大的宏观课题。观点可百花齐放,见仁见智;方法也可 前提下。在关注其命运、同情其人生悲剧的心态下,超越了谴 各行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丛论则采用了从宏观着眼, 责其本人道德品质的评价方式与习见。进而揭示了扭曲摧残 从微观入手的研究路数。力图管中窥豹,个别中见一般,探寻 士人的封建官僚体制的罪恶。这种独到见解,或许更切合曹 文学与文化关系中的某些规律性东西。著者从中国文学史 雪芹的主观命意与深远用心。 中精选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作为突破口。深入开掘 作为一代士人——知识分子,四平博士总是试图立足于 进去,透视其美学特质与文化底蕴。从切入角度说,有的是 当代文化土壤上,挖掘研究对象的当代文化价值。这样的文 从文化心态入手。探讨传统文化是如何通过作家审美心理这 化批评就具有了时代特色,也更能给读者以启迪。可以说, 个中介来影响其文学作品的美学风格与文化意蕴的,如关 对士人的人生道路、命运、心态与人格的关注,是丛论)文化 汉卿的文化心态及其散曲创作等上编所收四篇,即是这样。 批评的重点所在。是贯穿全书的思想意脉与主旋律,也是带 有的是从文学作品的某一侧面切入。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探 有士人心态史价值的光点。像著者在士人入仕的典型—— 讨作品文化意蕴,如中编的(拜月亭与西厢记)研究,下编论罗贯中笔下的鲁肃形象中所总结出来的“出类拔萃的人 的君臣关系的理想范型、真人假士殊途同归)等篇章.才与高尚完美人格的统一”(175页)的美学理想,是罗贯中的 即是从爱情婚姻、君臣关系、士林人生道路等角度探讨作品 审美理想,也寄高着著者的美学追求与人生期待。真人假 文化意蕴之一个方面,透视传统文化对古代的渗透与影响。 士殊途同归)一文论及的“建构士人精神乐园”的问题,以 有的是从某一人物形象的剖析入手。探讨作家寄寓在此人物 及对其“解决当代士人——知识分子乃至人类的精神生活” 身上的审美理想与文化意蕴。如下编的论文化魔方中的刘 (243页)等当代文化意义的挖掘,颇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禅、柳湘莲人生悲剧索解等人物论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