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法思想在公安司法实践中的应用(1).pdfVIP

沈家本法思想在公安司法实践中的应用(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家本法思想在公安 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顾福生徐承伦。 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法学家沈家本,具有广阔的视野,对中国封 建专制主义法律制度的落后与野蛮,深恶痛绝,竭力主张改革旧的封 建法律制度,对刑法领域中的许多基本制度,潜心研究,推陈出新, 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和进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笔者结合公安司法实践,就沈家本法学思想中的刑罚慎用和犯罪 心理研究,谈点初浅认识。 沈家本刑法思想在公安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犯罪科刑这是当今社会人人皆知,无可非议的常识。但在一百多 年以前的封建社会,虽然有《明律》、《唐律》、《清律》等法律条文, 但封建重刑,残酷野蛮,株连无辜,任意“比附”十分严重,当时身 为清末修律大臣的沈家本,对此深恶痛绝,决心变法强国,潜心研究 法律,主张“尊人格,尚平等,反重刑,倡法学”,他的“贯通古今, 融合中外”的法律思想,对弘扬和丰富我国的法律文化,推进近代刑 法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犯罪量刑,反对滥用重刑、酷刑 沈家本研究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刑名和司法实践,盛赞西汉文景之 治和唐朝贞观之治,驳斥汉武帝、武则天、隋文帝、明太祖的严刑峻 罚,认为“治国之道,以仁政为先”,并以此为宗旨提出删除三类最重 之刑:一是凌迟、枭首、戮尸;二是缘坐;三是刺字。此举得到清王 朝批文下谕:“凌迟及枭首、戮尸三项,着即永远删除”,“至缘坐各 条,除知情者仍治罪外,余者悉于宽免。其刺字等项,亦着概行革 ·湖州市警察学院。 429 除”。① 沈家本在犯罪慎刑思想集中表现在有关死刑问题上,从而抓住了 重刑滥刑的要害,这既显示了他的胆识才学,也推动了刑法的改革。 沈家本认为封建重刑的危害,在于助长权好,“残民以呈”、“祸延百 世”、“亡国之道”。同时,在选择何种执法死刑的方法时,也是以尽可 能减少犯人“痛楚”为标准,不应给人以“惨毒”、“残忍”的印象, 这也表明了沈家本的人道主义思想。② 2.罪及个人,不得株连无辜 株连无辜的“族诛”、“连坐”、“缘坐”,是封建重刑又一具有普遍 性的表现,它凝结着封建刑罚的残酷性、报复性、任意性等特性。这 种“淫刑以威”的重刑主义倾向,造成“一人犯罪,满门抄斩”等极 其严重“冤伤”人民的后果。沈家本在考证历史的基础上,以《唐律》 为鉴,联系《大清律例》,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认为“一案株连,动 则数十人。夫以一人之故,而波及全家,以无罪之人,而科以重刑”,③ 实是大逆不道。尤其是清代的立法,与历代封建王朝相比,在镇压幅 度与标连范围上,是有过之无不及。因此,沈家本提出,将《大清律 例》中“缘坐各条,除知情者仍治罪外,其不知情者,悉以宽免。余 条有科及家属者准比”。④株连无辜是封建重刑中惯性最强的方面,延 续保留了数百年,几乎充斥了历代封建王朝的刑事法律条款之中,成 为封建统治集团暴政淫威、屠杀无辜的合理合法的依据。它之所以难 以消除,正是受封建宗法观念支配,为封建统治所制,为维护其阶段 根本利益所趋使的一种必然产物。沈家本这一修订措施,尽管是不彻 底的,但他毕竟是向当时的封建重刑狠狠地砍了一刀,其历史性进步 是应当肯定的,对以后的公安司法处置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依律断罪,反对“比附”。 所谓“比附”,是指“律无正条,比附定拟”,⑤接近于当今刑法中 的类推制度。沈家本对《清律》承袭《明律》,以极重之典,漫为比 ①沈家本:《寄籀文存卷一·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②沈家本:《寄移文存卷‘三·死刑惟一说》,中华书局19髓年版。 ③沈家本:《寄移文存卷一·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④沈家本:《寄篱文存卷一·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⑤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明律目笺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 430 附,“牵就依违,狱多周内,重轻任意,冤滥难伸”。①主张“科罪准 律,则律无文者不得科罪”,指出“若律无正条而仍有刑,是不信于民 矣”。②沈家本对“比附”之法同样进行过历史的考证,而且对清朝在 这个问题上的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从中得出的结论中:比附,不足 为法。他认为,律例既无正条,遂不得以他律比附,事本微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