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学刊 2008年第1期
从“仁”和“兼爱”的差异看儒 显墨微现 象
O秦瑞砒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为显学,但儒墨并显的情形在百家争鸣的战国之后就不复存在了。历
史的选择是儒家学说不断的成为文学等各领域的统治思想,而墨家思想却逐渐式微。笔者结合文学史实从“仁”与
“兼爱”的内涵入手。探析古代文学中的儒显墨微现象。
【关键词] 仁;兼爱;儒显墨微
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8)01—0044—03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为显学。《韩非子 · 是多方面的。
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
一 、 从不同的阶级立场析其异
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也多次将孑L墨并
称: (一)“仁”和“兼爱”形成的土壤
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形成的
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争 社会大变革时期。孔、墨两人同处乱世,但对乱世之
士也。 源有着不同的判断。孑L子以为乱自下作。为了挽救
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 西周宗法等级制度,孑L子将“仁”这一伦理范畴发展
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 为仁学,力图从培养爱的品质着手,进而规范行为。
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倡导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风气,使大夫
古谚语“孔席不暇暖,墨突不暇黔”也将两派并 的心向国君靠拢,诸侯的心向天子靠拢,百姓的心向
提。足见战国时代孑L、墨两学派都有着很深的社会 统治者靠拢,希望业以破碎的西周宗法等级制度,因
背景及社会势力,他们的学说有着同样巨大的影响。 为“仁”的亲和力而维持下去。而墨子是小手工业
儒墨并显的情形在百家争鸣的战国之后就不复 者和小生产者的代表,他认为乱自上作。于是提出
存在了。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为之后 了“兼爱”的思想:希望“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
儒学的不断发展,成为封建时代各王朝、各领域的统 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使
治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墨家,不仅作为一个独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立的学派、政治派别湮灭不彰,其思想也长期处在式 不同的判断使两位哲学家开出两种不同的药
威状态中。在文学这个荟萃着历代思想文化精华的 方:孑L日“仁”,墨日“兼爱”。以“仁”和“兼爱”为中
特殊领域里,墨家思想也同样未能保持住与儒学相 心,孑L、墨构筑各自的思想体系。儒学代表上层社会
抗衡的地位。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部宏伟的交 的利益和愿望,墨学代表了下层社会的利益和愿望。
响乐,那么它的主旋律就是由儒家思想构成的,道、 前者为挽救即将崩溃的政治制度而产生,而后者则
释两家则是它的变奏与和弦;墨家的影响被挤压到 是试图构筑理想的平等社会。历史让为腐朽而生的
很小的范围内。历史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原因 获得长久的生命,而憧憬美好未来的却只如昙花一
[作者简介】秦瑞耽,女,江苏南京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一 44 一
宙又堤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