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使用中成药 安全健康有保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辨证使用中成药 安全健康有保障

辨证使用中成药 安全健康有保障现代的药品生产愈来愈规范,中成药的生产,多在临床验证的基础上科学研制,规范上市,让人吃得放心。但是,即便如此,不按中医辨证用药,照样会出偏差,甚至夺命害人。 乱服小柴胡汤的教训 最能说明的例子是发生在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一书,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用是和解少阳,适应证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该方被历代医家作为中医治法中“和”法的代表方剂,广泛使用。近年来,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治疗肝病、肾病、妇科病及其他疑难病症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国内外对该方有深入研究,开发了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颗粒制剂等。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厚生省对小柴胡汤进行大量研究,应用现代医学、药学的再评价方法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小柴胡汤开发成“小柴胡汤颗粒制剂”,作为肝病用药收入日本国家药典。于是,小柴胡汤成了肝病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并且贯穿治疗全过程,日本上下出现了百万肝病患者同服小柴胡汤的盛况。据披露,1995年,小柴胡汤制剂的年销售额超过当年日本医疗保险范围内147种汉方制剂总销售额的25%。日本一名肝病患者连续3年服用,累计服用了7.5千克小柴胡汤制剂。 随着百万肝病患者的服用,问题随之出现。1996年3月媒体披露:自厚生省认可小柴胡汤治疗肝病功效以来的两年内,有88名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而致间质性肺炎,更有10例死亡。又据报导,截至1999年12月,发生了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 问题出在哪里?应该说,日本对小柴胡汤按西医药的研究思路进行的临床与药理研究,特别是对该药治疗肝病的研究,手段十分先进。但是,从现代已知的药理学立场与方法出发,常难以阐明中药的疗效机理。按中医辨证,小柴胡汤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肝病患者,也不可能适用于肝病患者病程的始终。“小柴胡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者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废医存药”,中药西用,对病而不辨证,从而产生恶果。 现在有个怪现象,在一些医院,中成药用得最多的不是中医,而是西医。对于中医来说,想为病人开中成药感到颇费心思,原因是真正对证的太少;对于大多数的西医来说,中成药很多,只要认病,一张处方动辄开上三四种中成药。许多病人到医院,不是看病,而是买药,会自报药名,要求医生开某某药,他们吃药的原则是跟着广告走,不管对证不对证,只要与广告对上号的就认为是最好的。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医学科学体系。如果有朝一日,没有了中医的辨证思维,不是依据中医辨证、不按中药的适应证使用,而仅根据西医诊断病名,按急、慢毒实验观察而长期服用,那么,其结果不仅仅是“小柴胡汤事件”死几十人,贻害的会是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 小柴胡汤事件就在眼前,教训十分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所宜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有补肾阴的作用,方出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医家钱仲阳的本意是补益小儿先天不足,治疗小儿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之五迟证。 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书中就有“金匮肾气丸”,方中用药共八味: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功用是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阳痿早泄等。 钱仲阳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认识到小儿肾病实证很少,同时又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需要的是补益肾阴,无须补阳,所以将原方减去温热的桂枝、附子,改名为“地黄丸”。到了明朝,医学家薛己肯定了该方的补肾阴作用,于1529年正式提出了“六味地黄丸”之名。 让医家们始料不及的是,现今的人们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了人人可服的补肾妙药,男女老少都争相购买,甚至有很多人竟把它当作壮阳之品经常服用。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六味地黄丸毕竟是药,与其他中成药一样,服用时同样需要掌握适应证。它的功用为补益肾阴,适宜于肾阴不足病证的治疗。 通过望、闻、问、切得到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午后潮热、溲黄、大便干结、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崩漏不育、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等症状,按中医辨证属于肾阴不足,这时采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最为对证。除此,如果是其他病症,服用六味地黄丸就要以审慎的态度认真考虑了,服药前最好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 有一种观点,人到中年须补肾,补肾就用六味地黄丸。这是错误的。现在很多中年人,懒于运动,摄取过多,营养过剩,体形偏胖。肥人多湿,湿则困脾,这种情况下需要健脾祛湿,温阳助运,祛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