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

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是推动党的事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权益和改善人民群众生存质量和工作环境的重要保证。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正确认清形势,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居安思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换言之,就是《周易》中所说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些警示箴言,包含着社会政治中“安危”、“存亡”、“忧患”、“安乐”等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是从当时社会政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从认识论来讲,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它表现为历史主体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表现为历史主体的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忧患意识还包含着对事物发展的科学预见与积极建构,因此,它具有明显的前瞻性、超前性和预见性等特点。人们要居安思危,是因为世事无常,有一些突发的偶然事件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做好一些应付突发性事件的准备,以免在发生突发性事件的时候手足无措,陷于被动。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要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居安思危、居安思变、居安思远”为理念,不断解放思想,实现煤炭大发展。健全完好的设备和设施、系统完善的生产作业、规范科学的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正常运转的“根基”、只有“根基”夯实牢固,“大厦”才会稳固,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也是煤矿工人最大的福利。改革发展与安全生产是企业欣欣向荣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经济稳步运行的重要保障。 “安全”二字简单但内涵却十分丰富,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而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在安全生产上,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把人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要从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人首先要有生命权、健康权,其它权利才会有现实意义。一句话在安全生产中要贯彻“人权思想”。 在生产活动中,安全第一,发展其次。安全没有保证,何谈发展。 中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是一个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国家,同时也是矿难事故大国。据权威资料统计,2004年,全国矿难死亡人数6027人,其中陕西铜川矿难就死亡166人、河北沙河矿难死亡65人;2005年,全国矿难死亡人数5986人,其中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死亡171人、河北邢台矿难死亡33人;2006年,黑龙江鸡西市先后发生了四起重、特大煤矿事故。4月9日,密山一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死亡12人;9月30日5时44分,鸡西市鸡东县哈达镇天龙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11月25日13时50分,鸡西市恒山区远华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2月1日,城锦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8人在事故中遇难。2007年,全国矿难死亡人数3786人, 其中5月10日河北沙河,特大矿难,造成在井下工作的11名矿工全部有遇难;2008年11月30日,黑龙江昌隆煤矿爆炸,15名矿工和3名搜救队员遇难。 为了遏制矿难的发生,国务院对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做出了一系列特别的规定,安监总局也提出了各种措施。虽然这些规定和措施的实施使矿难死亡人数在逐年减少,但还是频频发生,造成无数矿工人员伤亡,致使矿工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谈到煤矿的安全时说;“安全事故猛如虎,安全责任大于天。”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努力去寻找一条科学可行的道路来遏制矿难的发生。 世人皆知,法律的制定,不是为了一时一事,仅仅是为了处理当下问题,而是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所以我们认为法律应当具有超前性,尽可能的涵盖新社会发生的新事物、新情况。不要当事件发生后,被动地出台或修改出一部应急法律,否则,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一事一法、临时抱佛脚式的法律的合法性。 综上所述,便可清晰地看出,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完善我国矿山安全法律法规。法的价值观是人们社会观念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特定社会现实状况在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