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陕西中医脑病人才培训——厥证
厥 证 【概说】 一、概念: 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症。 轻者昏厥时间短,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则可一厥不醒而死亡。 【概说】 二、历史沿革 《内经》有专篇“厥论”。 (1)论厥有二义: 不知人事:“厥…令人暴不知人” “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手足厥冷:“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 (2)厥的病机为气机逆乱:“逆皆为厥” 《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为四肢厥冷。“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阴篇)病机为阴阳不贯。“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阴篇) 《诸病源候论》将尸厥描写为“其状如死,犹微有息而不恒,脉尚动而形无知也。 病机为“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 【概说】 元·张正和《儒门事亲》设专篇论述,厥二义并提,并分型论治:尸、痰、酒、气、风厥。 5、清·《医宗金鉴》谓厥为类中风。“类中类乎中风证,尸厥中虚气食寒,火湿暑恶皆昏厥,辨在喎斜偏废间”。 【概说】 三、讨论范围 本节厥证所论范围是以内伤杂病中具有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为主症,伴有四肢逆冷的病证。至于外感病中以手足逆冷为主,不一定伴有神志改变之发厥,不属本节之讨论范围。暑厥发病与外邪有关,亦不作讨论。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之晕厥,如癔症、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低血糖、出血性或心源性休克等,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厥证乃为内科急症,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的神志异常(意识丧失)为证候特征。 急骤性,突发性,一时性。 昏倒不省人事,可伴有四肢厥冷 诱因明显:紧张、恐惧、惊吓、疼痛等。 先期症状:头晕、恶心、面白、汗出。 发作后:头昏乏力、倦怠口干,无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相关检查】 血压 血糖 脑血流图 脑电图 心电图 颅脑CT 颅脑MRI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情志内伤 忿郁恼怒 气机逆乱,上壅清窍 心肝气郁 惊骇恐惧 阳亢化火动风,血菀于上 2、体虚劳倦 体虚久病 阳虚气弱,不能上承 气血衰弱 阴血内耗,不能上荣 【病因病机】 3、亡血失津 大汗吐下,气随液耗 阳随阴消,神明失主致厥 失血过多,气随血脱 4、饮食不节 嗜食酒肉肥甘,积湿生痰 壅塞气机 发为厥证 暴饮暴食,食填中脘 【病因病机】 二、病机 1.气机逆乱(发病关键) 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 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厥证 【病因病机】 2.病位主在心肝,涉及脾肾 心主神明—心病神明不用 窍闭昏厥 肝主疏泄—肝病气郁不达 脾为气机升降枢纽—脾虚气陷清阳不升 厥 肾为元气之根—肾虚真阴真阳不能上注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 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呈一时性,“移时苏醒”,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缓解时和常人一样。 还应了解既往有无类似病证发生。发病前有明显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之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素体痰盛宿疾。注意询问发作时的体位、持续时间以及厥之前后的表现。 1.眩晕 指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的改变。 2.中风病 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