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的限制,大多用多年平均资料研究大气冷热源的平均状况,其后,对观测资料
较好的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FGGE)期间大气热源分布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气
候变化的年际差异很大,有必要对大气冷热源多年状况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以
帮助我们认识热源及其异常分布与季风异常的关系,从而认识亚洲季风区大气
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1.2亚洲季风区热源研究概况
大气热源是驱动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之一。亚洲季风区夏季热源又是全球大
气的主要热源所在,了解该区的热源分布和实际强度,有助于此季风区中各个
季风环流系统的形成机制和季节变化机制的探讨。早在50年代,叶笃正等“”
讨论了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的大气热量平衡,给出了高原上空温度场的特征,
估计了冬夏季高原地面的长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凝结潜热加热和感热加热
等热力因子,指出高原在夏季是一个热源地区,在冬季可能是冷源。随后陈隆
勋等““在讨论中国地区大气热量收支时,提出夏季大气热源增温率最大中心位
于高原东南部和云南西部,最大为2.6‘C/天。高原中心地区约为1’c/天。陈隆
算大气辐射的方法,重新计算了各种热量收支,结果表明:夏季大气热源中心
位于热带的季风槽和热带辐合带地区,特别是在印度中部、孟加拉湾东北部、
南海东部和西太平洋10。N附近是一个巨大的大气热源区,其中以孟加拉湾最强,
增温率可达8‘C/天,而青藏高原地区平均增温率约为l‘C/天,他们提出青藏高
原并不是主要的大气热源所在,因而夏季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大小应该重新进
行估价:同时指出,在青藏高原上空,西部地区加热主要靠感热传输,而东部
地区则感热和潜热作用几乎相等(各为1.5’c/天左右),并且感热和潜热的加热
总和刚好抵消长波辐射冷却,因而高原大气的加热大约等于吸收太阳辐射而引
起的加热,所以高原大气热源并不强。1982年陈隆勋和李维亮。”利用气象卫星
观测的大气顶辐射资料,再次分析了全年各个月份的大气热源分布状况,指出:
从春到夏的季节变化中,青藏高原上空大气不是最早形成热源的地区,并且该
地区的热源也不是很强,因而青藏高原在大气环流季节变化中的作用不能过高
估计;而大气冷源最早在9月份出现在青藏高原北部上空,10月份扩展到整个
2
高原上空,到冬季完全是大气冷源区。叶笃正。“分析了青藏高原地面的月平均
感热通量、降水量、蒸发状况以及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通量和长波辐射通量,
进而估计了高原上空的大气热源的月平均值,指出:在冬半年高原上空对流层
是一个冷源,最大冷源出现在12月;相反在夏半年是一个热源,最大值出现在
6月;在各月高原西部的加热率比东部的大,这可能是由于西部的感热通量更大
(最大值在6月):而东部的凝结潜热加热大于西部,最大值在7月份。
设了临时地表、高空站和辐射站,从而为研究高原热状况提供了更好的资料。
析了1979年5月底至9月初的i00天期间里青藏高原东部的热源和湿度汇,指
出:在高原东部,深厚的对流层为加热,并且与地面感热加热相比凝结潜热加
热要大得多。陈隆勋等“”计算了Q1和Q2,指出:雨季前整个高原均以感热为主,
6月份高原东部进入雨季后潜热超过感热;而高原西部雨季比东部推迟一个月,
7月份潜热才开始重要,且二者在数值上很接近。翁笃鸣等“”根据高原实验资料,
利用拟合的经验公式比较细致地讨论了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地表热源和热平衡各
分量的分布特征,着重分析了高原地区季节转换对地面加热场(包括它的分量:
感热和潜热)的影响,,揭示出高原地区地面对大气加热的主要方式和强弱变化,
指出在旱季高原地面对大气加热以感热为主,尤以高原西部最强;进入雨季后,
近地区的大尺度降水和加热、低层(850hPa)风、垂直运动场以及水汽收支状
况,其结果表明:在高原上空存在着深厚的加热层,且在高原上空200--500hPa
之间的平均加热率大约为3K/天,其中地面感热加热和夏季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
加热是主要部分;在夜间(1200UTC),高原上空存在着一个深厚的高位温边界
层,在季风爆发前,由于这个混合层特别明显,因此他们提出当地午后由于地
面受热引起的干热对流可以向上延伸到对流层上层,并把感热储存在那里;初
夏期间高原西部感热远大于潜热,东部二者比较接近。随后,Luo”21使用欧洲中
四年平均的夏半年(4一lO月)大气加热中一心位于缅甸一云南~四川附近。Wang
近地区的加热和水汽收支状况,得到的加热、水汽收支余项和水汽输送的空间
分布类似于Luo和Yanai的结果。“。Yanai等。“用FGGEII—b高空资料和1979
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耗地评估方法研究.pdf
- 铁路货车转向架圆弹簧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地分析研究.pdf
- 葶苈生脉方对压力超负荷致心衰大鼠心室重塑地影响.pdf
- 通痹颗粒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SOD和MDA地影响.pdf
- 团购用户购买意愿地影响因素分析.pdf
- 团体辅导对初中生学业情绪改善地实验研究.pdf
- 褪黑素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地影响.pdf
- 托吡酯对成年癫痫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影响地研究.pdf
- 外源性NGF对兔桡骨骨折愈合影响地实验研究.pdf
- 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先心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和凋亡地影响.pdf
- 夏季遮荫影响猕猴桃生长发育地研究.pdf
- 夏膝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MMP-1、PⅢNP影响地实验研究.pdf
- 仙鹿壮骨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肿瘤坏死因子地影响.pdf
- 仙鹿壮骨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密度和血清IL—6地影响.pdf
- 纤维素酶、尿素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地影响.pdf
- 腺病毒载体介导靶向bFGF地RNAi对体外培养前列腺间质细胞bFGF表达和其增殖和凋亡地影响.pdf
- 香加皮杠柳苷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地体内外增殖和Wnt%2f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地影响.pdf
- 消费类电子产品品牌延伸地影响因素研究.pdf
- 消费者性别差异对品牌延伸评价地影响.pdf
- 小檗碱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系(PG)细胞增殖和转移地影响和机制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