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孙思邈大医精诚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孙思邈大医精诚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 要:在古今两千多年的中医界中,大医孙思邈是以博学、聪慧、薄名利、享高寿以及名医名儒这些荣誉而称道于世的传奇人物。他在《大医精诚》中精辟地论述了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品德修养,这也使其医学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对后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崇尚科技力求完满的今天,我们将孙思邈身上的医者精神进行深入剖析,既是对古代灿烂文化的传承,又是对今天不断出现的医患矛盾的道德审视。
关键词:孙思邈,五常,精诚辩证,现实启示
孙思邈之所以医德高尚,这与他独特的人文素养有很深厚的联系,而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又与其对于儒释道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有紧密联系,今天当我们着重研究孙思邈的医德伦理的内涵时,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儒家特殊的人文关怀与处世原则影响了孙思邈的医学思想,以至于孙思邈在习医过程中极力倡导医技与医德的重要性。在其二部《千金方》中,他用精湛的文学功底阐释了医技与医德二者的辩证关系,这也为后来中国几千年的中医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思想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思想明珠。对这一思想深入探究与分析,以期其思想光芒照耀我们的时代。
1、儒学五常的医道践行
1.1、情感之核--仁
在传统医学界,两部《千金方》集中体现了孙思邈医药学术思想,究其思想情感本质,可将其概括为”仁”。在《药方序》中表述其创作目的时用了方部浩繁,良莠不齐,求检至难等语。孙思邈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写书,这个层次就是仁。”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将天下作为己任。孔子在论述仁时谈到忠恕近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被公认的道德金律,在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中被表述为”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在《药方·大医精诚》中他说”处以珍贵之药,另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医生开药过程中任意开贵重的药材以及炫耀自己的技能,这是偏离忠恕之道的。仁就是要想病人之所想,痛病人之所痛,真正做到与病人心连心。
1.2、价值准则--义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将义解释为适宜,符合天理。亦即是说要与宇宙万物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则相一致。孙思邈的”义”体现在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的医道践行中。在社会中,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均是自身现实的特殊利益,利是人们行为的普遍动因。而孙思邈则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对于大医进行了约束:一个致力于普济众生的大医应当有担当意识,他们做事行为的出发点应当符合理的要求,做苍生大医,必以”上疗君亲,下救贫贱”为医道宗旨。孙思邈在义利关系上明确表明治病救人不为谋利的看法,他对 “南阳诸师”将张仲景的医方保密不传表示了遗憾和愤慨,他在《千金翼方》卷五中将其行为定为”令圣道不行,拥蔽圣人用意”,并在自己行医的80余年将自己的医方传给世人而从未留有秘方。一个医者不应只惦记个人小利而善恶不分,真正的大医应当好善而恶恶,辨别是非。
1.3、行为模式--礼
礼是仁义的具体行为和规范,在《礼记·檀弓下》中”节文”就是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的含义。孙思邈在医书中多次强调礼作为规范的重要性,《药方·大医精诚》中他就对一个医者的行为进行了描述,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应该能使思想纯净,注重内省,谦逊戒盈,目不旁视,看上去庄重得体、气度宽宏、不卑不亢。在诊察疾病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详细了解病状脉候,一丝一毫不得有误,处方用针不能有差错。孙思邈在具体行医过程中十分注重行为以及言谈的规范性,他说:”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不得多语调笑,谈靴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具有调节、制约人们行为的功效,它能够教授人们如何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孙思邈始终强调学习礼的重要性,他在著述中告诫同行必须要阅读像五经这些指导人行为的文献。因此,礼应当视为内外双向规范而被匡正。
1.4、知性原则--智
智在儒家看来就是要对善恶、是非有清晰敏锐的洞察力,树立明确的道德原则。孙思邈是典型的学者,从启蒙开始就投入儒家的怀抱,他是孔孟之言的阐明者、发挥者和执行者。《中庸·盘铭章》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孙思邈从年少起就坚持对于知识的学习,他讲到”白首之年,未尚释卷”、”今年过百岁,研综经方”。《要方·序》中,孙思邈直言不讳的指出古今但凡成大医者,必须对《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周易》、五经以及《道德经》和《庄子》有所涉及甚至要精通。后来许多医史学研究者发现孙思邈不仅医术和药学方面十分杰出而且在诗学、文学方面都有所涉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孙思邈正是人文素养的积淀使得孙思邈在医学方面不是仅仅停留在诊治疾病、扶贫济困,而是迈向了更高的医学理论创新与实践发明之路。
1.5、人际纽带--信
儒家认为人道作为天道在人类社会的具体表现,同样应该和天道一样真实无妄。故《孟子》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