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多面性
1、相关定义
1.1、以天、命为概念背景的人——个人的客体化
关于天、命等概念早在前儒家时期已有论述,《尚书》诸篇中有详细记载, 如”天命有德”,”天讨有罪”,”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生民而立之君” 等。 成中英认为,前儒家时期的道德哲学正是以”天”、”命”为概念背景的。 从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哲学一开始就有一种传统,”这种传统由人的血缘情感与 自然以及在时间的历史感与生命的严肃性和最后对于人与世界的真实性及潜在 的完满性之信仰表达出来的。” [6](5) 他指出在孔子以前很久的商周时代,关于终 极的真实性和其决定性的权威、人成就善的潜能、人存在之外的限定、以及人 与人之间需要处理得很好的行为模式、建立统一和谐的关系,都已经发展了原 始的观念,如天、帝、性、命、德、礼等观念。这些概念都有很深刻的哲学意 义,且是彼此相连的。具有人格化的帝的观念逐渐被较少人格化的天的观念代 替,”天”是代表万物终极的来源与权威,是世界的最高主宰。”天”首先赋予 众生生命,赋予万物秩序,是宇宙间一切律动的恒常的原始力量。”关于这种天 的创造作用,我们应该指出,天人之间乃具有一种血亲的知解关系,因为天 被认为是人类的祖先。《诗经》中天帝观念即为明显的例证:天帝是凌 驾一切的至高力量,人则被认为源自远古的先王,先王的精神则常在天帝左右” [7](60-61) 且上天的意志与人们的意志是同一的,政府和统治者存在的可能性正在于 上天要提高人民的福祉,当统治者失德和不善时,人民的不满和不安就可解释 为上天要收回对统治者的任命的一种象征。”一个人君的德是被认为接受天命认 可的。人君有德则有天命维护其统治权力,人君无德则会遭受天谴,逐步走向 危亡。” [7](304) 实际上,善和德正是实现上天意愿和成就人的生命之潜能的力量。 “就一种意义来说,德与善生来就在人中,人可以依照上天的意志(命)来成 就自己。人的这种可能性的能力就叫做人的天性(性)。” [6](6) 因为天是人的生命 1 5 源泉和使自己成为完美的典范,所以人必须修养本性来实现德与善。”尤有进者, 人的秩序是建立在自然的秩序之上,要保存人的秩序之原则就变为人所实际关 注的问题。由于这种关注,就发展了支配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礼,把礼视为发展人和维持社会福祉最根本的价值。” [6](6) 成中英在解释前儒家时期的”命”的概念时认为”命”是一种客观决定力 量,但这一点值得商榷,因为”命”对人来说可能是客观的,但在天那里却是 天的主观意志,命字由”口”与”令”两字组成,口出令为命,故董子说:”天 令谓之命”。进而指出由作为万物终极来源与权威的天与无所不包的道观之,人 之为人是命之使然。从”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先进》)和”生死有命,富 贵在天。”(《论语 颜渊》)这两句话句话来看,”知死”有待于”知生”,且人 的生死是与命有关的。又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 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尧曰》)因此,命不仅是生命的限制,也是在此限 制中努力以求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就是天对生之所命,孔子的”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之言,畏圣人之言”(《论语 季氏》),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说的。 因此,生与死是相应且相对的。且”死”是”生”所表现出的”命”的一面。 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正是对”天之所命所显示的限制性以及在此限制下 实现生命价值的领悟”。”这代表的是天的权力,天的意志,但也可说是自然事 物的内在限制和内在秩序。”而”相对于死,生即为命显的积极的价值。也 可以说,生就是天对死的一种突破,一种限制,而生所代表的一切也都有了客 观本体的基础意义。” [10](181) 在关于天与”生”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生的根源问 题,成中英认为可从”天生于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 述而》)及”天 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阳货》)得以表现。但是, 人之所以为人也有其独特的方式凸显出来则为人之性。性是人的内在能力和性 向,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性。天应生之德可以为天的界定,同时天所生之德也可 以发自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如果天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外在原因,则天与 性(人之所以为人之性)必然有隔,天何以生人的必然与充足理由并不是人所 能了解的。” [10](182) 所以,天不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外在原因,天生之人是由于生 之本然与自然过程,人之生是生的力量的一种表现;而自然涵摄了天的意志, 所以是人之性。天命和天性共同彰显了人的生命,两者相交涵摄、不可分离。 这样”古代人格神的天就视为或了解为内在于生之命或生之性之中,也就是以 生之必然(命)和生之自然(德)为其核心。这实可说是生之本体,而非生之 原因了。”且”性可看做人对生之为生的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rcwl-9610低成本分体开放式超声波测距芯片.pdf VIP
- (高清版)DB33∕T 2110.5-2018 实验动物 长爪沙鼠 第5部分:配合饲料营养成分.pdf VIP
- 大学物理(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docx VIP
- 《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ppt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内审表(2011).docx VIP
- 价值流分析.ppt.ppt VIP
-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夺冠系列).docx VIP
- 一种SGH换热器以及垃圾发电系统.pdf VIP
- 考研英语-常用词组大全4249个.pdf VIP
- 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