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和优化对策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演进和优化对策 摘要:1982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逐渐由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从财政支出纵向配置看,财政支出分权化趋势明显。从财政支出的横向配置看,地区间财力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中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在财政支出项目间配置上,经济建设支出不断下降,社会文教支出不断上升,发达地区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比其他地区高,而社会文教支出比例偏低,农业与社会保障支出尚未足够重视。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地方税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区间财力均等化程度;加大对社会文教的支出力度,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引导不同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转型。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3-0041-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1982~2011年的三十年间,GDP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财政收入也大幅增长,由1982年的1212.3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3874.43亿元,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财政收入的强劲增长为财政支出提供了坚实保障,但事实上我国却出现公共服务供给相对短缺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演进
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
(一)从财政支出的纵向配置看,财政支出分权化趋势明显
财政支出在不同层级政府间进行分工,是因为地方政府具有效率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渐进式分权,越来越多的财政支出权被赋予了地方政府。中央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下降,由1982年的53%下降到2011年的15.1%;地方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上升,由1982年的47%增长到2011年的84.9%,30年增长了37.9%,财政支出分权化趋势非常明显。但这并不表明中央政府责任下降。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包括两部分:中央本级预算支出和中央补助地方支出,而用于补助地方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由1994年的57.6%增长到2011年的70.7%。(如图1)单纯从中央本级预算支出并不能看出中央财政支出的全貌,甚至可能会误导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尽管在收支的初次分配中,财政支出的相对压力明显偏向地方,但经过财政收支的再分配,得到补助后的地方财政压力较小。所以从这一点看,我国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基本吻合,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导致的地方财政困难由中央财政补助填补。
(二)从财政支出的横向配置看,地区与项目间配置不均衡
1 财政支出地区间配置不均衡。财政支出的地区间配置主要是比较各省财政支出水平,为排除规模因素对分析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人均支出指标。其中,通过变异系数可看出地区间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越低,表明财政支出在地区间配置的均等化程度越高。(见表1)总体看,1982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地区差距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状况。1982~1990年,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由0.73下降到0.56,说明财政支出地区间的差异缩小、均等化程度提高,1990年人均财政支出最高的北京市是最低的河南省的5.95倍;1991~2003年,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不断上升,2003年达到0.77,为30年的最高值,财政支出的地区间差距不断扩大、均等化程度不断降低,2003年人均财政支出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河南省的9.23倍;2003年以后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不断下降,2011年下降到30年来最低值,反映出财政支出的地区间配置逐步缩小,呈逐步均等化趋势。
2 财政支出项目间配置不均衡。该配置能反映财政资金的流向,也能进一步反映政府的财政支出偏好。可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对我国财政支出项目间横向配置情况进行分析。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财政支出项目间配置情况。由图2可见,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由1982年的54.9%下降到2006年的26.5%,下降非常明显,但2006年以后经济建设支出比例又开始上升,2011年达36%;社会文教支出占比呈大幅上升趋势,由1982年的19.7%上升到2011年的39.8%,说明国家对社会文教的重视;行政支出占比由1982年的7.3%逐步攀升至2007年的24.1%,此后不断下降,2011年降至15.8%。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支出由1982年的3.8%上升到2006年最高值的20.7%,2011年又下降到2.6%,由于其他支出的混杂性,不利于监督,很大一部分为政府的运行成本。从这一点看,我国政府运行成本较高;国防支出比例不断下降,由1982年的14.3%下降到2011年的5.8%。
从地方层面分析财政支出项目间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