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庸》看先秦儒家的君子之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0卷第6期 晋 中 学 院 学 报 Vo1.30 No.6 2013年 12月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Dec. 2013 从 《中庸》看先秦儒家的君子之道 李 燕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北京 100120) 摘 要 :先秦 时期 ,“君子 ”被孔子赋予道德方面 的含义 ,并成为先秦儒 家理想人格 的表征 。 结合 《中庸》所论 “慎独 ”、贵 “诚 ”、“时中”等思想 ,正可一窥先秦儒 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道 。作为先 秦儒 家道德 学说 中的一个核心 问题 ,君子之道对 中华 民族 的人格价4.~r_gx-向影响深远 。 关键词 :《中庸》;君子之道 ;先秦儒 家 中图分类 号 :B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1808(2013)06—0022—03 在先秦儒家那里 ,“君子”是个十分重要的概 了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首先,应当行忠恕之道。 念。自孔子赋予其道德方面的含义后,君“子”也由 《中庸》第 13章引孔子之言日:“忠恕违道不远,施 西周以来对贵族的称谓,转而指代那些具有高尚品 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朱熹注 日:尽“己之心为 德与杰出才能的人,并成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表 忠,推己及人为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征。孔子曾指出:君“子中庸”[]l8,而中庸正是儒家所 忠恕之事也。”[1123关于忠恕,论《语 ·里仁》曾载曾子 倡导的重要道德原则和方法论。结合 《中庸》“慎 之言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正义》日:“忠, 独”、贵 诚“”、“时中”等思想的有关论述,正可一窥 谓尽中心也。恕,谓忖己度物也。”㈣ 竭尽全部心 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道 。 意、真诚忘我的为人态度与处事方法,就是忠;由自 一 、 君子 “慎独” 己的体验而推及他人、外物,就是恕。忠、恕二者作 《中庸》本为 《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由子思 为统一的德行,就近于儒家的仁者大道。由此可知, 所作 ,宋明以来才被抽离出来,并被纳入 “四书”学 儒家的君子之道要求通过个体内在的道德 自觉 ,尽 体系。(1《中庸》首章就谈及君子 慎“独”的问题,其 己之心,推己及人,做到忠和恕,在此基础上再继续 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 精进 ,必能达到至善。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 其次,应当遵循一定的道德伦理规范。例如,在 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17所谓 “慎独”,既是指谨 父子 、君臣、兄弟、朋友关系上 ,孔子提出君子之道 慎对待 自己独处时的言行,又包含了谨慎对待 自己 有四,这就是孝 、悌、忠、信 ,自身首先做到孝顺父 内心活动状态的意思。(z《中庸》指出,道是片刻也 母,忠于君主,对兄长恭敬,对朋友提出的要求 自己 不能离开的,君子即便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时,也 先做到,只有言行一致,才是忠厚笃实的君子。在上 应该警戒谨慎 ,没有什么隐密的东西能不被发现 下级关系上,君子应当 “素位而行”,在“上位不陵 的,没有什么细微的事情能不被显露的。君子只有 下,在下位不援上”,[1124依据 自身所处位置行事,安 谨慎地对待 自己独处时的所思所行,严于律己,内 于所守,端正 自己不乞求别人施舍好处,不怨天,不 省 自修,使道德时刻伴随自身,摒弃外在的诱惑,内 尤人,这样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都能 自得其宜。 心保持中正,才是行中庸之道。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