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辛亥 不朽中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辛亥 不朽中山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溯10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亲眼目睹一个崭新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封建帝制,打开了进步的闸门,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虽说孙中山具有明确的反清革命思想,但他并不是天生的革命家,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    1894年的孙中山,思想上还很摇摆,处于革命与改良的十字路口。他一方面鼓吹革命,开始筹措各项革命工作;另一方面还想尝试,通过清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一个发展工商业、改革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制度的理想蓝图。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个想法显然是温和的社会改良主张。遗憾的是,李鸿章对孙中山的上书态度极为冷淡。此时,中日甲午战争正在进行,李鸿章在芦台督师,得到孙中山的上书后,只是随便地说了句:“打仗完了以后再说吧!”然而,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孙中山非常失望,由此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决然走上革命的道路。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团体――兴中会。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明确揭示了中国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他在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第一次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主张。1895年的广州起义,是孙中山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想的第一次尝试。从此,孙中山真正开始了革命活动,直接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来进行反清革命,并开始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革命党”的旗帜。    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经过革命手段来实现的;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则需要通过长期的建设才能实现。前一项任务是为后一项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孙中山本人曾经讲过:革命是万不得已的事情,而且不能一直革下去。孙中山何尝不想通过改良的办法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他当然知道这样付出的代价和破坏会少些,但通过清政府一个接一个的丧权辱国行动,孙中山看到清政府的腐败已经无可救药,意识到不推翻这样腐败的政府,是难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在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在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孙中山才断然决然地起来革命。“吾因爱平和而愈爱革命,何也?革命、平和,两相对恃;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这是孙中山内心的真实写照,黄兴、宋教仁、章太炎、蔡元培等革命者也是如此。    选择了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途径后,孙中山冒着杀头、甚至被灭族的危险,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重金悬赏通缉孙中山,他毅然剪除了发辫,改穿西装,显示出彻底与清政府决裂、革命到底的决心;在伦敦蒙难十余天,差点被押回国处死,他顽强抗争,毫不退缩;革命武装起义一次次失败,他“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毫不气馁,甚至亲自上场杀敌;革命阵营内部出现了动摇、分裂,他始终高举革命大旗,义无反顾,引领同志们继续前行。孙中山的胸中始终饱含着爱国热情,正是这股热情,成为他终生致力于中国革命的动力源泉。    孙中山一直把革命和建设问题放在事业的核心位置。关于革命与建设的关系,孙中山有几句很重要的话,他说:“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如不存心建设,即不必破坏,更不必言革命。”“革命之有破坏与革命之有建设,固相因而至,相辅而行者也。”“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相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也。”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在伦敦刚刚获救,孙中山就如饥似渴地到大英博物馆等处博览群书,集中精力研究世界各派政治、经济学说,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同时,他还实地考察了西方国家的社会民情和政治制度。由此,孙中山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和不可克服的弊端,看到了日益蓬勃的无产阶级运动和社会革命的趋势,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学说,并与各国革命党人进行探讨。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为免重蹈西方覆辙,防患于未然,他认识到,革命成功之后,中国的建设道路应该尽量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祸害”,于是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作为革命、建设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后,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