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忠诚哀牢彝山播绿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拖忠诚哀牢彝山播绿人   “拖书记是我们彝山一年收两季核桃的百万元户!”每次乡干部陪同州县领导到红旗村委会视察,介绍村总支部书记拖忠诚时,干部们都这样说,准能引起领导和来宾的惊讶。为此,乡干部们都感到无比的骄傲。此话一出口,拖忠诚的故事瞬间就成为了茶余饭后或酒桌上的主要话题。   “每年开春剪核桃芽卖,秋季抖核桃卖,一年收入近百万元。”   听完介绍,领导和来宾都要到拖忠诚的核桃园转转。他的核桃园离村委会不远,叼只烟从村委会慢悠悠走出去,拐两道弯,烟没抽完就到了核桃园。一百四十亩、二千多株规格化种植的核桃如即将出征的战士,齐齐整整、绿油油地排列在田间地头,其间间种着佛手柑、柑橘、芭蕉、荔枝及各种水果。一群群“甩一竹竿就能跳八尺高”的生态土鸡在核桃树下欢叫觅食。   2000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马鞍山乡的一名乡干部陪着州里来的几位领导,就这样转悠进了拖忠诚的核桃园里。正值收核桃时节,身着羊皮小褂的彝家小伙,正爬在高大茂盛的核桃树上,手握细长的精竹竿“咔哒咔哒”使劲击打,核桃果如雨点般“啪啪”落下,熟透了的核桃果跌落一地,翠绿的外皮如藕花般绽开,露出金黄的核桃来。拖忠诚的妻子,一名热情、爽朗而又勤劳的彝家妇女,正背着小背箩兴高采烈地捡着地上的核桃。不久,金黄的核桃如小山般堆满了树根的四周。真是“金树银树林,金果银果堆,金果黄灿灿,银果亮闪闪”,好一幅丰收景象。   “可能多数人不会相信,13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地荒田”。拖忠诚对前来参观核桃园的领导和来宾这样介绍,言语间充满了创办核桃示范园的艰辛及对其倾注的心血与寄托。   是呀,创办核桃示范园的十三年,156个月468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努力和心血。   拖忠诚出生于哀牢山上段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马鞍山乡红旗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彝族农家,一生下来就注定直面太多贫寒与酸涩,靠几棵梨树和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的家境,使他勉强读完了初中后便只好辍学回家,面对逐年苍老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弟弟妹妹,拖忠诚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充当了这个穷家的顶梁柱。白天,他上山打柴,下地干活,拼命流汗劳作。晚上,他抹包谷籽,磨麦面。直到睡觉前的几分钟,他才趁空闲看看东找西借的文艺书和科技书。在乡文化站仅有的《农民文摘》、《致富信息》几本农业科技书籍的启发下,他偶尔也有靠劳动致富、靠科技改变境遇、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欲望和冲动,但种种设想总是被窘迫的生活和残酷的现实击得灰飞烟灭。他只好老老实实地拖着生活的板车,在贫困的深渊里艰难跋涉。   1988年,他遇上了一个人生的大转弯。那年八月的一天,当时马鞍山乡组织委员李本华和村委会主任茶正贤来到他家,要聘请他到村委会担任村文书。父母、兄弟姊妹都劝他:“不要去了,75块的工资还不够抽烟钱!又没有保障”。然而,拖忠诚欣然应允,背上简单的行李到村委会报到了。至今回忆起来,他都感慨不已。他时常这样说:“那是一次艰难的选择,人生不能走错路呀!”事实如此,到村委会工作,他便拥有了更多接触书本知识、接触各界人士、深入基层学习的机会,让他感觉到了生命春天的到来。因为他深知,要在农村立足并活出个人样,仅靠有力的肩膀和挥洒不尽的汗水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有知识、有智慧,特别是科技手段。于是他通过看电视、看书、认真领会国家政策、主动向科技致富农民请教,通过多种渠道如饥似渴地加强学习,从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通过学习,一个大胆的设想便在他的脑海里萌发、壮大、成型……他要创办一个林果示范园,靠劳动致富,靠科技致富,靠林果致富,为彝山贫困群众走致富路带好头。   决心创办林果示范园后,他订阅了《云南林业》、《农村科技》、《农村百事通》、《致富天地》等科技报刊杂志,一有空就读,把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为日后的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和论证,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部门的关心帮助下,他于l995年到宾川参观学习,并购回4000多株宾川桔橙,把其中800株种在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留地里,把其余3200多株桔橙苗原价赊给全村群众,并教给他们相应的栽培知识和技术。帮助他们靠桔橙致富。在试种取得成功后,他于当年底向罗旧村民承包了100多亩荒地荒田,连同自家的承包地在内的占地近l40亩的林果科技示范园正式启动。在启动之初,资金的投入成为最大的难题,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向信用社贷款2万余元,加上自筹的2万多元,工程的整地、水窖、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得以顺利开工。与此同时,他购进一千多株铁核桃苗在园内种植,并从省林科院购回二十株杂交漾新核桃苗,做为种苗,进行嫁接实验,成功后准备在全村大量推广。林果科技示范园建成后,更重要的就是对园内的苗木进行精心管护,使之尽快成材见效。在管护的日子里,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到这片或许能为自己带来好运的园子里。他起早贪黑,白天开会下乡忙村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