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趣谈刮痧
趣谈刮痧 Zuoxiaona 201030130380 a popular treatment for sunstroke by scraping the patients neck, chest or back”。 summary 1.刮痧源于我国古代,盛于明清,流传于民间。 2.属中医外治法 定义 刮痧:用一定工具(木梳、银元、刮痧板等)经一定介质(清水、按摩油、红花油等),在人体某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刮摩,使皮肤发红充血呈现块或片状的紫红色的瘀点,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痧(痧点)——皮肤上出现的紫红色细小的形如沙粒的小点。 简史 痧症最早记载见于元代。 明清时候,刮痧引起医家重视。清·郭志遂《痧胀玉衡》为刮痧最早的专著。 优点 1.简便:随处取材,随地可做。 2.经济:材料广泛 3.安全: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 4.可靠:疗效非常好。 5.治疗范围广泛:内外妇儿,肢体经络等 刮痧操作 1.放痧:泄热、祛瘀、解毒。(1)双委中放血-周身酸胀,四肢沉重(尤双腿阴天加重)(2)点刺双尺泽-全身酸胀,尤两臂酸胀、疼痛。(3)头痛-点刺太阳、印堂。 2.扯痧:拇食指提扯肌肤出现痧点。挤痧(头痛脑胀)、拧痧(咽痛、心胸胀闷)等。 3.焠痧: 用灯芯蘸油点燃后在皮肤上的红点烧,听一声清脆的爆响声即可。对于寒证(突然腹痛、手足发冷,口唇发冷)。 4.拍痧:与刮痧相间运用。可加强刮痧作用。 刮痧手法 1.平刮:刮痧板平边着力。适于大面积部位:胸背腰腹四肢等。 2.竖刮:刮痧板竖直。适于较大面积部位:胸背腰腹四肢等。 3.角刮:用边、角。适于较小面积的刮摩,如人中、神阙、肘窝、听宫等。 分类 1.直接刮:适用于实证,强盛之人。一般人都采取直接刮。 分类 2.间接刮:用毛巾或者布等垫在刮痧部位。适于儿童和老人,身体虚弱者 工具 介质 1.一般用清水。 2.红花油 3.姜汁 4.其他:香油、等 得气 产生酸麻胀重沉等感觉,但呈放射性,扩散状。 治则治法 实则泻之:重手法,时间短为泻法。以刮出痧点为度。否则病邪不能尽出,郁结于体内。 虚则补之:轻手法,时间长为补。虚证不可强求出痧。 适应证 内:呕吐、腹泻、腹痛、失眠健忘等 外:痈肿疮毒等。 妇: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等。 儿:小儿夜啼、疳积等。 肢体经络:落枕、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 其他:咽痛、风疹、痔疮等。 禁忌症 1.各种传染病(乙肝、结核等),急性高烧。 2. 孕妇及经期腰骶腹部慎用。 3. 心血管病者、有出血倾向者(血友病、白血病)。 4.皮肤病:皮肤溃疡、急性腹痛、烧烫伤、静脉曲张、全身高度浮肿等。 5.其它:高热抽搐、癫狂、大血管处、骨折、醉酒、过饥过饱、癌肿、骨髓炎等。 刮痧美容 用刮痧板在面部刮痧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