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元活血汤在骨伤科临床应用举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复元活血汤在骨伤科临床应用举隅
陈献韬 毛天东 李静(通讯作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洛阳 471002)
活血化瘀法是骨伤科临床重要治疗原则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瘀血证治则的论述,如“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血实者宜决之”等观点。后世医家对活血化瘀法不断发展,王清任认为“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内瘀”,提出补气活血的原则。唐容川《血证论》强调:“凡瘀血,急以祛瘀为要”,“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生,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笔者跟随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毛天东主任医师学习,对复元活血汤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略有心得,兹举病案如下。
1 骨折术后发热
患者张某,男,17岁,2006年3月15日初诊。左股骨中下1/3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午后发热,夜间热甚一月余。伤口一期愈合,血象正常,前经抗生素、激素对症治疗发热不除。就诊时正值发热,体温38.8deg;C,左大腿仍明显肿胀,并诉热退后渴不欲饮,疲乏欲寐。望诊:患者面白而似蒙薄垢,双眼眶黑晕如涂,舌质暗、苔白腻、舌下脉络瘀胀,脉滑数。辨证属筋骨损伤,瘀血留滞,阴弱阳浮。治法活血祛瘀,补气生血。方用复元活血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药用:黄芪30g,当归10g,柴胡10g,桃仁12g,红花10g,炮甲珠20g,酒炒大黄10g,天花粉10g,赤芍10g,川牛膝10g,生地2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热势顿减。续服6剂,未再发热,大腿肿胀及眶晕明显消退。
按:骨折术后发热属祖国医学内伤发热范畴,凡跌损伤筋动骨,均有瘀血停积,复加切开复位内固定,更易损及经脉,耗伤气血营阴,遂致瘀滞雍遏与气血虚衰并存,故潮热时起,入夜更甚。本证临床并不鲜见,但易被忽视,失治、误治者则缠绵难愈。复元活血汤常用治疗跌打损伤恶血留结胸胁之肿胀、疼痛难忍等证。由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山甲珠、炒大黄、桃仁、甘草八味药组成,具有疏肝通络,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后世又多将其用于治疗瘀血所致诸症,如瘀血发热、瘀血头痛、瘀血少寐等。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合而用之祛瘀生新,阳生阴长。再加生地滋阴养血,扶阴制阳,并重用穿山甲宣通脏腑,贯彻经络,引药直达病所,开其血聚血凝。故验之临床辄获良效。
2 顽固性腰痛
患者席某,男,48岁,2005年10月10日就诊。腰痛绵绵,久坐加重,历时6年余,多方求医服药,见效甚微。近因工作繁忙,病情加重,疼痛以坐为主,尤其久坐而起立之时,腰部木僵,痛楚难当,近日又出现晨起时腰部酸硬而痛,活动一阵后则疼痛减轻。询问患者最初痛因,病人难以述清,观其所剩新老处方,前医用药多是祛风湿、补肾阴肾阳或补气血之属,然皆同效。
望诊:面容黑瘦,巩膜青白色,言语不多,腹软,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泌尿系B超无阳性征象,腰椎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大便历来较硬,有时二三天一行,小便正常,饮食可,舌质较暗,舌苔白,脉细涩。诊断为瘀血腰痛证,治法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方选复元活血汤加减。处方:柴胡10g,当归15g,花粉15g,穿山甲l0g,酒大黄l0g,红花6g,桃红8g,杜仲l0g,川断l0g,甘草6g,黄酒1杯,水煎服,3剂。二诊,服药3剂后,腰痛明显减轻,大便日行1次,自觉身轻体活,舌质仍有暗色,脉细。处方:柴胡l0g,当归15g,花粉15g,穿山甲l0g,酒炒大黄10g,红花6g,杜仲l0g,川断l0g,肉从蓉15g,狗脊10g,黄芪20g。以上方出入,后期加重益气补血,服药50余剂,腰痛全消,脸色转红活,精力充沛,虽久坐亦无妨,随访半年,再无腰痛之虞。
按:瘀血腰痛首见于《丹溪心法?腰痛》,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或谓之“血瘀腰痛”、“死血腰痛”、“伤损腰痛”、“闪挫腰痛”,名虽各异,但总因瘀血作祟,治当祛瘀通络为主,此为正治。此证脉虽细而涩,当为瘀血腰痛,故前医从补益而效不佳。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贵在疏肝通络。肝主藏血,又主疏泄,主筋,肝血得疏,瘀血自去,瘀血去则新血能生,故病人腰痛愈,面容亦红活。虽腰为肾府,然肝肾同源,从肝治亦并非勉强。
外伤瘀血腰痛病发之初症状明显者,其证属实,治当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顽固性瘀血腰痛日久未愈,血瘀于络,则有阴血不生、筋脉失养之变故,证可见腰痛犹如触电或如针刺,腰脊俯仰活动不利,甚或卧床呻吟,不能着地行走,长期低热,渴而不多饮,舌质红、或有裂纹,苔花剥、或有紫斑,脉细涩。乃虚中夹实之证,治当标本兼顾,攻补同施,化瘀通络以治其标,滋阴养血以培其本。然瘀血病机又不断发展变化,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分,病位有在经在络、在气在血之殊;病程有长短久暂之别;病性有寒热虚实之异。是故医者须综合考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