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宫腺肌病的介入栓塞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子宫腺肌病的介入栓塞治疗
邓波 (湖北钟祥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 431900)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128-02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18例超声或磁共振(MR)诊断明确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穿刺股动脉后使用5F-Cobra导管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后注入直径300-500um聚乙烯醇微粒(PVA)进行栓塞后再注入自制明胶海绵小颗粒10粒左右。术后分别在3、6个月来院复查,并在第六个月行超声或MR观察病灶恢复情况。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月经逐渐恢复正常,贫血症状改善,其中13例患者术后痛经消失,2例明显缓解,6个月后复查无复发;另3例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有所缓解,但第6个月复查时已复发。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或MR提示:子宫动脉栓塞后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宫体及病灶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方法。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子宫动脉栓塞术 聚乙烯醇微粒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引起的,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30-50岁妇女。进行性痛经、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子宫不规则增大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规治疗包括子宫全切术、病灶切除术和药物疗法,但以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我科2007-2011以来与妇产科合作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sm,UAE)对该病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5-2010开始选择超声和MR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经主管医生要求或自愿要求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5例行子宫动脉塞术。18例患者均已婚,有生育史,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33岁;痛经史2-16年,平均5年;都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2例伴有子宫肌瘤。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凝血系列、肝肾功能化验,记录月经周期、月经量及痛经等情况。手术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将5F子宫导管或Cobra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同侧采用成绊技术)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后,以300-500um聚乙烯醇颗粒(PVA)加适当的对比剂透视下缓慢推注,直至子宫动脉血流中断,毛细血管床染色消失,此时推注时手感压力明显增高后再注入自制明胶海绵小颗粒10粒左右。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7d,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阴道出血等症状。嘱所有患者分别与术后第3,6个月来院复查,并在第6个月行超声或MR检查,观察病灶恢复情况。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18例患者中,13例术后3个月疼痛完全消失,月经量明显减少,6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2例术后3个月疼痛明显减轻,偶有痛经,6个月后虽仍有下腹部压痛和痛经等症状,但程度较手术前已有明显改善;3例患者术后3个月痛经及月经过多等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但随访第6个月时已再度复发,其中2例后行子宫全切术,另1例患者因要求生育,采用激素保守治疗。18例患者血红蛋白值均低,平均74.2g/L。随访期分别在第6个月对所有患者(子宫全切患者除外)行超声或MR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动脉栓塞术血流信号明显减少,宫体及病灶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1例效果显著的患者,子宫体积缩小35%,病灶缩小达50%。
2.2 并发症及其处理 手术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患者3例,经导管内推注托烷斯琼注射液后可缓解。全部患者术后24小时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酌情使用强痛定或杜冷丁等镇痛药物,一般3d后疼痛逐渐缓解。个别病例最长持续10天。对出现发热症状的病例给予物理降温后均可缓解。对所有病例(2例子宫全切术除外)持续随访至今,均未出现闭经现象。
3.讨论
子宫腺肌病以往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肌层内的良性侵入,多发生于35-50岁的经产妇女。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的创伤是该病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子宫腺肌病和其他类型的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例机制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涉及基底内膜腺体内陷、免疫因素、黏蛋白和生长因子等多方面因素。
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疗法。手术治疗又包括子宫全切除和病灶切除术。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切除子宫不宜为首选。虽然切除子宫可以根治此病,但随后而来的不仅仅是生育能力的丧失、围绝经期症状的提前等表现,手术带来的盆底功能障碍也是医生和患者日后难以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对年轻患者一般不建议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