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ieulafoy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Dieulafoy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赖衍宗
(温州医学院附属东阳医院消化内科 322100)
【摘要】Dieulafoy病,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常表现为突发性、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病情凶险,如果内镜能及时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但因其出血后,病灶往往隐匿或仅仅有孤立性粘膜糜烂破损、小动脉血管裸露,内镜诊断与治疗困难重重,我科2010年-2014年共收治的28例Dieulafoy病患者,其中22例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本文就Dieulafoy病的内镜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Dieulafoy病 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 内镜 内镜下止血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108-01
Dieulafoy病即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是一种先天性胃肠道粘膜下血管畸形,病变主要位于胃左动脉供血区域即贲门下方、胃体上部小弯侧,少数也可见于十二指肠、空肠等部位。发病率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3%-3.4%[1],发病年龄18-80岁,多见于中老年人,且大多存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血管因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间歇性、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大出血,起病急,无明显先兆症状,突发大量呕血、黑便,病情凶险,常伴有失血性休克,出血后,动脉血压下降,血管收缩,血栓形成,暂时止血,补液扩容后血压回升,因恒径动脉压力较高,血流冲击使破损处血栓脱落,而再度引发大出血。目前来说,Dieulafoy病诊断主要通过多次内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然后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止血夹等方法来治疗该疾病。我院对28例Dieulafoy病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02月至2014年02月我科共收治Dieulafoy病患者2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30岁-69岁,平均年龄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呕血、黑便、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等,25例患者病变主要位于贲门下方、胃体上部小弯侧,2例位于大弯侧,1例位于十二指肠,内镜下诊断Dieulafoy病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2]:(1)孤立性黏膜缺损或糜烂,直径多在2-5 mm范围内,周围无明显炎症。(2)黏膜缺损中央可见裸露血管,多伴有喷射性或搏动性出血。(3)裸露血管上也可有血痂覆着。(4)出血间歇期病灶隐匿,有时仅见黏膜表面小圆锥样隆起或是小片状糜烂。
2.内镜治疗
由于Dieulafoy病出血往往是致命性消化道大出血,延误诊断将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应在急诊救治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状态下24-48小时内尽早进行急诊内镜检查,Dieulafoy病动脉压力高,出血量大,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黏膜下注射稀释的肾上腺素液通常无效[3]。内镜治疗主要有硬化剂注射、止血夹或套扎治疗、电凝活检钳、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
2.1内镜下注射止血:目前使用硬化剂主要有5%鱼肝油酸钠、乙氧硬化醇(陕西天宇公司生产的聚桂醇),在病变部位注射1-3点,每点注射1.0-2.0ml,封闭破口,形成血栓,血管机化闭塞,达到永久止血。但要注意每次注射不能过多,以免硬化剂进入动脉主干,形成远端栓塞。
2.2内镜下止血夹:反复冲洗,视野清晰,通过金属钛夹直接夹闭正在出血的血管,机械性的封闭血管破口,如视野不清晰,则可先血管四周注射止血液(1:10000肾上腺素),每点注射1.5-2.5ml,再用多枚钛夹夹闭整个粘膜面,完全止血。
2.3内镜下热活检钳:通过活检孔道插入热活检钳至出血部位,准确夹住出血动脉的上端,电凝2-3秒,即可止血,必要时可再用止血钛夹作巩固治疗。
2.4氩离子血浆凝固(APC)术:对于病灶表面覆盖血凝块,血凝块无法冲洗,可先行APC止血,再配合注射以及钛夹止血,疗效确切。
对于上述方法单独一种未能有效止血的,可联合应用几种治疗,通过先在病变四周点状注射l:10000肾上腺素液,最后用止血夹夹闭整个病灶,20例活动性出血患者取得100%的止血效果。8例患者内镜治疗成功止血后又复发出血,再次重复治疗后2例患者止血成功,6例患者再次出血,其中4例患者行血管造影介入治疗,2例患者手术治疗。
3.选择性血管造影
对于6例Dieulafoy病患者再次内镜下止血失败后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可见胃左动脉区域造影剂渗出,行超选插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