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渠渠首改造方案
XX渠渠首改造方案
1.改造的必要性
XX渠始建于1938年9月,于1942年6月建成通水。渠首为岸边式无坝引水,布置三孔进水闸,单孔宽1.5m,灌溉渠为土渠,原设计引用流量为2.5m3/s,主要任务为灌溉,灌溉面积为2.5万亩。随着灌区的扩大,灌溉面积已扩大至5.8万亩,灌溉引水流量增加至3.5 m3/s。为了利用XX渠水能资源,在渠上修建了渠道电站即XX渠电站,电站设计引水流量为10m3/s 。为同时满足灌溉和电站发电,2005年,在原进水闸右侧又新建了两孔进水闸,单孔宽2.5m。由于渠首没有布置排沙设施,原三孔进水闸前淤积严重,故在新建进水闸右侧河床上新建了两孔冲沙闸。闸旁设有铅丝笼块石临时拦河坝,经过多年运行,铅丝笼块石坝体已被冲刷变形。
XX电站预计XXXX年建成发电,XX渠首位于XX电站(引水式电站)减水河段内,电站引水使该河段径流总量减少,流量降低,全年绝大部分时间以15~20m3/s的小流量出现,大大降低了XX渠首的引水条件及引水保证率,不能满足引水需求,而且由于渠道电站已被XX水电站业主收购,故本次只考虑灌区灌溉引水流量3.5m3/s,因此,需对XX渠首进行局部改造,改善进水条件,提高引水保证率,满足灌溉。
2.基础资料
2.1气象
本工程所在河段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呈明显的高原大陆性特征,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气候降水的地域差异明显。根据红古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8.0℃,极端最高气温35.8℃,极端最低气温-20.6℃;多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14m/s,;最大积雪深度为9.0cm,最大冻土深度80cm。
2.2 水文
2.2.1洪水
福川电站为XX电站下游梯级电站,洪水资料直接采用福川电站洪水成果,设计洪水及施工洪水成果见下表。
XX渠首(福川电站)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1 设 计 值(m3/s) 0.33% 0.5% 1% 2% 3.33% 5% 10% 20% 2960 2820 2483 2240 2107 1931 1677 1423
XX渠首(福川电站)施工洪水成果表 表2 月 ?份 不 同 频 率 设 计 值(m3/s) P=10% P=20% P=50% 一 18.79 15.79 11.37 二 22.18 18.64 13.41 三 27.81 23.36 16.84 四 136.66 114.83 82.8 五 185.96 156.26 112.64 六 335.90 282.25 204.15 七~九 1677.46 1423.63 1026.34 十 65.85 55.33 38.89 十一 68.55 57.60 41.51 十二 19.25 16.18 11.64
2.2.2 泥沙
泥沙资料亦采用福川电站泥沙成果。该河段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率591kg/s,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4.19kg/m3,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870万t,泥沙多集中在5~9月,约占年输沙量的95.7%,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467万t,年总输沙量为2337万t。
2.3 工程地质
工程区属祁连山系的拉脊山东延部分,地势南高北低,山势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按地貌形态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即低中山区地貌和湟水河河谷地貌。
低中山区地貌:低中山区海拔高程1700~1740m,相对高差140~160m,谷底高程1575~1590m。基岩山体岩性主要为下白垩统河口群粉砂质泥岩及少量粉砂岩,表层多为残坡积物与黄土覆盖。冲沟较发育,多呈“U”形谷,切割深度在5~20m之间。
2.3.1闸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⑴闸址区地质概况
湟水河在闸址区河道顺直,呈“U”形河谷,河床宽约100m,左岸为湟水河Ⅲ级基座阶地,右岸为Ⅰ级阶地。
河床冲积砂砾卵石层厚约1.0~3.0m。
闸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性潜水,赋存于现代河床及Ⅰ阶地砂砾卵石层中。Ⅰ级阶地地下水埋深约1.5~3.0m。湟水河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对普通水泥不具侵蚀性。
闸址区内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仅见基岩表层风化现象。
⑵闸左肩工程地质条件
闸址处湟水河靠左岸流淌、闸址左岸为湟水河Ⅲ级基座阶地,进水口位于Ⅲ级基座阶地前缘下河床内,已有建筑物有进水闸、引水渠,泄水闸及溢流坝等,本次改造拟利用原有进水闸、引水渠、泄水闸,重建溢流坝以保证取水需要。该工程为原有工程已运行多年,闸左肩、进水闸及泄水闸无突出工程地质问题。
⑶闸右肩工程地质条件
闸址右岸为宽阔的Ⅰ级阶地,上部为粉质壤土,厚约1.0m;下部为青灰色砂砾卵石层,厚约3.0~5.0m。建议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处理深度至基岩弱风化层。砂砾卵石开挖边坡系数建议采用水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