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病预防的理论和实践
环境危险因素 包括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原虫以及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就业等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危险因素 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 ( 吸烟、酗酒 ) 、交通工具 ( 如汽车所带来的车祸 ) 、体育锻炼、精神状态等。 生物遗传危险因素 从亲代遗传的体形特征、生理特征、代谢类型、行为本能等。 生物遗传因素有其特殊性,一经发生疾病,常致不可逆转的终身伤残和死亡。 医疗服务的危险因素 社会的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 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 1) 潜伏期长 2) 特异性弱 3) 联合作用 4)广泛存在 病因网络的多因多果关系 具有不同个数危险因素的个体心脑血管病事件 人年发病率(1/10万) 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吸烟和超重 危险因素个数 观察 人年 冠心病事件 脑卒中事件 发病率 发病率 无 18 554 10.8 59.3 任1项 29 865 40.2 87.7 任2项 19 564 66.5 219.8 任3项 8 165 159.2 428.7 任4项 2 023 148.3 494.3 5项 204 980.4 - 合计 78 376 57.4 172.2 慢性病自然史 1.无危险阶段 2.危险因素出现 3.致病因素出现 4.症状出现 5.体症出现 6.病情发展或缓解交替慢性化 7.致残或死亡 临床介入 预防介入 基因检测和现代保健介入 基因与癌症 癌症特征的主要机理 1.损伤了DNA修复途径 2.把正常基因转化成癌基因 3.抑制癌症基因的功能失常。 胃癌发生演变过程 慢性病预防的理论和实践 联合基因集团 顾叶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 发病潜伏期长,不能自愈且很难治愈的疾病 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快速增长,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重 ? 急 性 慢 性 传染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炭疽 钩端螺旋体病 麻疹 猩红热 流感 结核病 麻风 梅毒 血吸虫病 非传染性 自杀 他杀 外伤 脑卒中 肿瘤、高血压 冠心病、糖尿病 脑血管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精神病、瘫痪 美国前10位死因及其所占比例(1999,2000) 疾病名称 顺序 2000 ? 1999 死亡数 % ? 死亡数 % 心脏病 1 710 760 29.6 ? 725 192 30.3 恶性肿瘤 2 553 091 23.0 ? 549 838 23.0 脑血管病 3 167 661 7.0 ? 167 366 7.0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4 122 009 5.1 ? 124 181 5.2 事故 5 97 900 4.1 ? 97 860 4.1 糖尿病 6 69 301 2.9 ? 68 399 2.9 流感与肺炎 7 65 313 2.7 ? 63 730 2.7 老年痴呆 8 49 558 2.1 ? 44 536 1.9 肾脏疾病 9 37 251 1.5 ? 35 525 1.5 败血症 10 31 224 1.3 ? 30 680 1.3 所有死亡 … 2 403 351 100.0 ? 2 391 399 100.0 2001年部分城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率(1/10万)及其构成比 2005年WHO 《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 2005年全球死于慢性病的人达3500万 80%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中、低收了国家 慢性病的后果:中国10年损失5800亿美元 1.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2.造成过早死亡 3.家庭和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并且常被低估 现在的挑战是让其他国家也这样 中国古代的预防思想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 预防的含义: 事先防止 第一是预测、预见和预警,第二是防范 预测是前提,防范是手段,健康是目的 慢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 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 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 “知道患病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这个人患的是什么病更重要” 预防的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 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 1/3的癌症可以运
文档评论(0)